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在存量項目接連發生重大擾動、增量項目遭遇瓶頸的背景下,Q3全球主要銅礦企業產量同比下降近5%,Q4有望延續收縮。原料短缺以及潛在「反內卷」將助力Q4國內精煉銅供給收縮,疊加需求平穩,國內庫存有望溫和去化,而明年供給低迷以及需求穩健將助力全球精煉銅供給缺口拉闊50%,LME銅價有望在10000美元/噸以上充分展現向上彈性。推薦銅板塊配置機遇。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下半年全球銅礦供給陷入收縮,明年或延續低迷。
基於對全球主要銅礦企業2025Q3數據的梳理:
1)企業維度:Q1-3主要企業產量同比-0.1%(Q3同比-4.7%)。根據最新指引,預計今年主要企業產量同比-1.0%(此前預計+0.6%),Q4同比-5%左右,但考慮到生產進度,Q4嘉能可等企業的產量仍有不及預期的風險;預計明年主要企業產量增速從+3.9%大幅下滑至+1.8%。
2)礦山維度:預計今明兩年全球銅礦產量陷於停滯,同比分別-0.3%/+0.2%(此前預計+0.3%/+2.7%),主因存量項目(如PT-FI礦難導致今明兩年產量指引均下調20-30萬噸)和增量項目(如泰克資源因QB2尾礦庫受阻下調今明兩年產量指引近10萬噸)均面臨較大擾動。
展望未來,資本開支增速下滑疊加項目建設的資本密度攀升,中長期銅礦供給仍將維持偏緊態勢。
中資企業已成為全球銅礦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統計2025Q1-3,紫金礦業、洛陽鉬業和五礦資源分別位列全球第四、第七和第十二大銅礦生產商,且預期年度產量的完成進度平均達到75%以上,顯著優於海外水平;已有三家中資背景礦山(TFM、Kamoa-Kakula、Las Bambas)躋身於全球前五大礦山。展望未來,中資背景礦山將繼續成為全球銅礦增量的主要貢獻方,預計未來兩年巨龍、米拉多、Kamoa-Kakula產量累計增量均達到10萬噸以上。
供需缺口料將擴大,2026年銅價有望再攀高峯。
銅價有望在短期和中長期維度均受益於供需改善:
1)預計25Q4國內精煉銅表觀需求平穩,但供給端受原料短缺以及潛在「反內卷」的影響或環比下滑,年底國內的庫存消費天數將下滑至近五年均值以下(<10天)。在全球經濟預期向上、經貿風險增加的背景下,愈發脆弱的低庫存或加劇價格的向上彈性。預計25Q4 LME銅價運行區間10000-12000美元/噸。
2)明年國內電網投資(前三輪「五年計劃」第一年的同比增幅均值>10%)以及全球AI發展(預計明年需求增量約20萬噸)將推動需求穩健增長。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精煉銅分別短缺21/30萬噸(去年為過剩28萬噸),LME銅價中樞有望從今年的9700美元/噸上移至11000美元/噸。
風險因素:
上游供給增長超預期;中美經濟不及預期;旺季需求不及預期;聯儲局降息程度不及預期;海外市場銅價交易風險;企業海外資產的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