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濰柴動力與希鋰斯在電池電堆層面簽訂了技術許可協議,為中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產業寫下關鍵一筆。
此次合作的核心價值,在於讓濰柴徹底打通電池、電堆、系統至電站的全鏈條技術鏈路,打破了海外在覈心環節的技術壁壘。
作為新能源領域的「能效王者」,SOFC憑藉超90%的綜合效率和多元燃料適配性,正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撐。濰柴此次技術佈局的質變,不僅夯實了自身行業地位,更推動我國SOFC產業從示範探索階段邁入規模化應用的新階段,為分佈式能源規模化落地、「雙碳」目標達成注入關鍵動能。
一、能源轉型的「能效王者」崛起,精準契合能源痛點
SOFC作為一種通過固體氧化物電解質實現化學能向電能高效轉化的發電裝置,憑藉其「超高能效+燃料靈活」的雙重核心優勢精準契合能源轉型期的核心痛點,成為增長最快的替代電源選項之一。
進一步來看,推動行業高速增長的核心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AI技術爆發式增長的推動下,已經使數據中心成為SOFC應用潛力最大的場景,也進一步為SOFC打開了商業化落地的「黃金場景」。
IEA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數據中心消耗高達4600億千瓦時電力,佔全球總電量的2%。隨着人工智能工作負載以及高性能計算的增加,AI服務器的能耗將達到傳統設備的4-6倍。麥肯錫預測,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耗電或達2022年的2–3倍。而在高需求之下,電網3-5年的擴容週期與AI數據中心6-12個月建成投產的節奏完美錯配,使得具有90天快速部署能力的SOFC脫穎而出,成為Oracle、英特爾等AI巨頭選擇的重要原因。
其次,政策端也在同步發力。例如,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提供燃料電池等分佈式電源30%的投資稅抵免(ITC),顯著降低初始投資成本。而歐洲對分佈式能源的政策傾斜、中國「雙碳」目標下的工業低碳改造需求,也分別構成了不同區域的增長核心。
在「市場拉力+政策推力」的雙重推動下,SOFC的發展形成了閉環:AI數據中心的剛需讓SOFC找到了規模化應用的突破口,政策補貼則進一步拉低成本,刺激更多場景跟進採用,這種正向循環正是行業即將進入爆發期的典型特徵。
二、七年進階之路,提供高端製造範本
在國內SOFC產業的示範攻堅期,濰柴動力已經實現了「前瞻佈局-技術突破-商業驗證」的閉環,確立行業引領地位,其發展路徑清晰呈現「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全鏈條貫通」的進階脈絡,為國內高端製造突圍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
技術佈局上,濰柴採用「戰略投資+聯合研發」的雙線並行模式構建核心壁壘。2018年濰柴動力不僅入股希鋰斯並獲取Steel Cell系統方面技術授權,以此全面掌握了SOFC系統核心技術,成功解決了大功率發電產品的安全性設計、系統集成以及能量高效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題,開發出高效、安全、智能化的 SOFC 產品,為後續技術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在此期間,濰柴動力已經在SOFC領域逐漸形成差異化競爭能力,並落地多款標杆產品。
2023年,公司發佈的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屬支撐商業化SOFC產品,不僅創下92.55%的熱電聯產效率紀錄,更擁有較低的運行溫度和強大的抗熱衝擊能力,系統可啓停次數和啓動速度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該產品還通過了TÜV南德歐盟CE認證的39項嚴苛測試。當前,該產品累計運行超6萬小時,穩定性得到充分驗證。2024年1月,這款產品更成功入選2023年度山東省十大創新成果——「山東好成果」,技術實力獲省級權威認可。
2025年,濰柴動力進一步聚焦AI數據中心、工業園區等核心場景,對標國際競品推出新一代大功率金屬支撐商業化產品,在發電效率、體積功率密度、可啓停次數及啓動速度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憑藉性能優勢已與多家頭部企業達成意向合作,為規模化商用奠定基礎。
當前,濰柴動力正在通過多個示範項目,逐步構建場景應用生態,為規模化推廣積累經驗。2024年11月,向陝西燃氣集團交付的SOFC熱電聯供系統,成為西部首個該類型示範項目;同年12月,為國家電投集團提供的系統落地,開創了SOFC在公共衛生服務場景的應用先河。
這種「場景化示範」的推廣模式,本質上是通過「標杆案例驗證+行業複製擴張」的邏輯,破解SOFC商業化初期的信任難題。當SOFC的穩定運行特性通過諸多示範項目得到驗證後,可快速複製到AI數據中心、醫院、學校、交通樞紐等同類場景。這種「以點帶面」的策略,完美適配了SOFC從示範到商用的過渡階段。
三、結語
如今,SOFC產業正處於從技術驗證到商業化爆發的臨界點,濰柴動力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產品迭代-商業落地」的完整路徑,不僅在國內建立起領先優勢,更有望憑藉性能卓越的產品參與全球競爭。
隨着雙碳目標推進與數據中心用電需求激增,掌握全鏈條核心技術的濰柴動力,正引領中國SOFC產業從示範階段邁向規模化商用的新紀元,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