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颶風「偷家」羅永浩

藍鯨財經
11/04

文|壹娛觀察 厚碼

今年雙11,直男們用錢包投出了新一代「帶貨王」。

10月22日,「影視颶風MediaStore」發公告稱,由於旗下服飾品牌STORMCREW的訂單量完全超過預期,將各平臺陸續調整為半歇業狀態,預計於10月26日恢復正常售賣。

淘寶數據顯示,「影視颶風官方旗艦店」,銷量前三的單品分別是打底長袖、三合一衝鋒衣和男士內褲,單品銷量最高超過1萬。

淘寶截圖

另據天貓公佈的10月15日至24日的雙11第一波段新商家TOP榜顯示,10月27日才入駐天貓的影視颶風服飾品牌STORMCREW颶樂部也衝進排行榜,位於第五名。

影視颶風的勢頭一如其名般,從內容圈到電商圈,都掀起了不小的討論颶風。

追溯到發家地,影視颶風在B站粉絲高達1421萬,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其中男性用戶超過75%。

起初,業內只以為這是一個常見的順帶賣周邊的小故事,而現在,各短視頻平臺都能刷到STORMCREW產品的相關切片,Tim那張帶着黑框眼睛、留着寸頭的標準理工男臉,已然成為強有力的帶貨buff。

社交媒體截圖

而在這之前,相似的故事已經上演過一輪,只不過主角是身材更為圓潤些許的羅永浩,兩者同樣都是男性粉絲居多,入局電商帶貨時都未被看好,卻又出奇一致地打了一盤逆風翻盤局。

更有意思的是,10月10日,Tim曾與羅永浩展開了長達近3個小時的對談,從成長經歷、家庭背景,到創業歷程、商業洞察,最後上升到個人夢想。

有人說,這是兩位不同代際創業者之間的交流,亦或者可以說,雙方分別在彼此身上看到了過去和對方的影子。

直男帶貨一哥,或將迎來交接時刻。

01 影視颶風Tim,屬於Z世代的「羅永浩」?

如果說羅永浩是諾基亞時代最早的數碼區UP主,那麼Tim生來就已經踩在蘋果的肩膀上。

最直觀的體現莫過於,當00後網友想要去一睹羅永浩當年風采時,畫質清晰度堪比用座機拍攝,內容則是十幾年前的新東方課程選段,背景音時不時混雜着電流嘶響。而Tim團隊的作品,從第一幀開始就是4K HDR的電影級質感。

B站截圖

這不僅是清晰度的差距,更是兩個時代內容工業基礎設施的天壤之別。

無形之中,也描繪出羅永浩與Tim兩代粉絲羣體的不同。這種差異塑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連接方式。

羅永浩的粉絲追隨的是一個叛逆的靈魂,他們認同的是「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理想主義,是挑戰權威的勇氣;而Tim的社羣聚集的是一羣理性的信徒,他們追隨的是對影像技術本身的癡迷,是對「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專業主義精神的嚮往。

一個連接於精神姿態,一個皈依於專業技藝。

羅永浩 X Tim

這直接導向了二者在商業轉化上的核心差異。為羅永浩的情懷與「耿直人設」買單,是一種帶有身份認同感的消費投票;而為影視颶風的內容和電商產品付費,更像是性價比極高的理性投資。

以影視颶風上線的手機視頻拍攝課程為例,上線五個月以來,已吸引約20萬名學員報名。據公開銷售數據顯示,該課程當前銷量已達25.1萬份,以每份49元的價格計算,累計銷售額接近1230萬元。該課程的熱銷,證明了Tim及其團隊在影像領域的專業影響力能直接轉化為商業價值。在最近的VOGUE 時尚之力盛典中,影視颶風參與了子彈時間拍攝過程,記錄了明星幕後花絮,也將其送到了更廣闊的娛樂圈視野之中。

B站截圖

電商品牌STORMCREW的暢銷,則歸結於影視颶風長期的測評風格,讓消費者更具信服力。

有網友曬出今年雙11購物記錄,從內搭到外套幾乎都來自影視颶風,對於大多數男性消費者而言,這次消費更近似於一次讓人放心的入坑體驗。畢竟Tim看起來是一個靠譜的IT男,大抵怎麼買都不會出錯。

同樣,羅永浩的直播間一直以男性粉絲為主導,在他還未淡出交個朋友直播間時,男性粉絲佔比長期超過70%,主要年齡段集中在24-30歲和31-40歲,兩個年齡段均佔比超過30%。

可以說,這批受衆最早可能是從羅永浩新東方「段子講師」時期一路追隨而來。羅永浩的帶貨商品也以受男性關注的3C數碼等品類為主,2021年數據顯示,近30天內,3C數碼商品在其直播間銷售額達2.96億元。

羅永浩直播截圖

羅永浩也嘗試過自營服飾,旗下自有品牌名為「重新加載」,主打性價比男裝品類,承諾線上線下同款同價,並且還可以在直播間下單搶購,到門店試穿自提。

創辦早期,「重新加載」憑藉着與耐克空軍一號、AJ1等經典鞋型「撞臉」,引發網友熱議,許多潮流圈博主甚至下場批判指責。在這之後,該品牌的熱度相對有限,最新的動態是2024年10月,「重新加載」在北京開出第一家線下門店,並計劃在2025年開出超500家品牌門店,但暫未有最新數據披露。

羅永浩自營品牌「重新加載」與耐克空軍一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視颶風電商品牌受到年輕一代男性羣體的青睞。

第三方數據顯示,影視颶風抖音官方旗艦店中,男性觀衆佔比達到83%,年齡分佈集中在18-23歲,比例達到50%。

對於新一代年輕羣體而言,更傾向於服飾整體無logo或者只有獨屬於原創的小logo來彰顯個人風格特色。

影視颶風團隊「像測評相機一樣測評T恤」的概念,也與年輕男性技術控、參數黨的審美趣味不謀而合。

永遠有人會年輕,或許對於羅永浩而言,屬於他的時代已經悄然過去。

02 超越「羅永浩」,影視颶風續航能力有幾何?

在那場長達3個小時的對談尾聲,Tim聊起了自己的人生終極夢想——「登上火星,死在火星」。

對此,羅永浩產生疑問:「死在火星的必要是什麼?」Tim的回答卻出人意料的隨性:「自己也不知道,感覺去了以後就回不來了,所以會死在火星。」

聽起來很抽象,卻又真實反映出這兩代創業者的思維差異。

對Tim而言,「死在火星」不是一個需要論證的理性選擇,而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浪漫終點。從荒島生存挑戰到衝擊奧斯卡短片獎,都有些許天真,這也正是當代年輕人所着迷的地方。

B站截圖

羅永浩的追問,則顯露出老一輩實幹家的思維框架。作為經歷過債務危機、企業生死的老牌創業者,從新東方教師到錘子科技,再到「交個朋友」直播間,羅永浩的創業軌跡始終圍繞着解決具體問題展開。

擺在Tim面前的,何嘗不是一個個具象化的問題。

此前,STORMCREW的產品也曾遭遇消費者關於設計、價格、品質的吐槽。還有消費者反映2024年10月發售的衝鋒衣羽絨內膽出現掉logo問題,雖然官方積極回應並承諾補發,但仍表明其在品控上存在改進空間。

從用戶畫像來看,STORMCREW消費者仍以影視颶風的內容受衆或核心粉絲為主。社交平臺上不乏「除了宅男到底誰會穿」、「為情懷買單了」等評價。

社交媒體截圖

如若要實現從粉絲經濟向大衆品牌的轉變,STORMCREW必須強化產品本身的競爭力,而不僅僅依賴Tim的個人IP和內容背書。

究其根本,Tim的續航能力長久與否,取決於他從內容創作者到可持續品牌經營者的躍升。

就內容而言,Tim已經構建出了服務於硬核技術粉的主賬號「影視颶風」;聚焦大衆化、強娛樂性的挑戰內容的「颶多多StormCrew」 ,如荒島100小時生存挑戰;此外還有「億點點不一樣」和「一步一部Rolling」等賬號覆蓋不同需求。這種佈局能觸達不同圈層的用戶,並將通過大衆內容吸引來的流量,高效導入其商業版圖。

而在品牌方面,影視颶風最大的收入板塊從TVC廣告轉到了電商(數碼配件、衣服和包),電商業務已成為公司最賺錢的業務。Tim坦言,因為電商業務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而內容創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可規模化。

Tim X LKs

在此期間,影視颶風的受衆能否長久穩定支持他,是最關鍵的命門,即便他轉換陣地、主營業務,甚至突發奇的創新產品,也能做到不相忘於茫茫人海。這一套路徑,一如羅永浩輾轉直播間帶貨、綜藝嘉賓、創業者多重身份一般。他的續航,是個人IP在不同商業形態間的遊走適應,Tim亦會是如此。

接下來Tim或許需要尋求更大程度的破圈層,要走進長視頻又或者實施更多跨界動作,與此同時,他比羅永浩更有優勢在於,其目前單身的hot nerd人設更有利於擴充女粉的喜歡,在不少社交媒體留言區裏有關Tim女友粉的出現,也在印證這一維度的可能性。

耐人尋味的是,當羅永浩站到了IP化的第一陣營時,卻又意識到個人IP的侷限性,與其他同時期大主播一樣,有意急流勇退,讓消費者更關注產品本身。

STORMCREW旗下熱門產品展示圖

換言之,當某天,一個消費者購買STORMCREW的衝鋒衣,僅僅是因為它設計出色、功能過硬,而不再需要提及「這是影視颶風出的」,那一刻,Tim才真正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商業城池。

目前還在年輕狀態的Tim還需要為自己的精神圖騰續航,他仍有更多的故事要講,仍有更多的底蘊要鋪陳,最終能否像羅永浩那樣精神永續,還是成為加強版的王自如,這個問題等待Tim接下來的邁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