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流科技不再只是降本增效的工具,而是成為一種滋養萬物的生態能力,一場深刻的供應鏈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隨着電商平臺、短視頻直播等渠道的深度滲透,以「雙11」「618」為代表的電商營銷節點早已超越「購物狂歡」的範疇,成為拉動內需增長的重要內容。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24年「雙11」期間,全國快遞攬收量約120.82億件,同比增長21.4%,累計投遞量約121.24億件,同比增長約25.3%;日均業務量超5.5億件,其中最高日處理量達到7.29億件,同比增長74%,刷新單日業務量紀錄。2025年前三季度郵政寄遞業務量達1582.6億件,同比增長15.0%。
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後,不僅是電商供應鏈從「能送到」到「送得快」,再到「送得好」的持續迭代,更是對物流系統響應速度、運營穩定性與成本控制的極限考驗。
2025年「雙11」如期而至,我們看到,各大物流服務商紛紛加碼科技與服務投入,試圖在全鏈路各環節進一步挖掘價值。在科技深度賦能物流行業的進程中,京東物流近年來憑藉一系列密集且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正式宣告了新一輪物流科技浪潮的強勢來襲。
2025 CeMAT ASIA,京東物流首次發佈了智狼擴展版、天狼四向車、自動分播牆(端到端版)三款 「狼族」 機器人《物流時代週刊》近日深入華東,走訪了京東物流的展會現場、智能物流園與大閘蟹產地,直觀感受到其科技應用的魅力——區別於同行業單向意義上的技術創新範疇,精心構建出以科技為核心、覆蓋供應鏈全鏈路的價值創造體系。這一體系以一種近似「光合作用」的方式,將技術養分轉化為滋養供應鏈全域的能量,構建出良性循環、共生共榮的價值生態。
▍需求之變:從「規模之戰」到「價值之網」
要理解京東物流今年對於「雙11」的科技佈局投入,首先需要理解電商供應鏈的「變與不變」。
不同於傳統製造業供應鏈的「計劃性」,電商物流供應鏈兼具高波動、高時效、多品類、強柔性等多種特質:大促期間單量峯值是平日的數倍,生鮮品類更是要求48小時或者24小時內必達,而商家又希望能根據業務增長靈活調整物流投入。
基於此,對供應商而言,不再僅僅滿足於「發出貨」,更要求低損耗、低成本、廣覆蓋,尤其對於生鮮等易腐品,物流能力直接決定了市場半徑與營收天花板;對攬收網點而言,「效率」與「收入」是核心矛盾,傳統模式下快遞員既要攬收打包,又要往返分揀中心,單量上不去,收入自然受限;對倉儲分揀環節,「坪效」與「柔性」難以平衡,傳統倉庫要麼追求高密度存儲導致應對峯值能力弱,要麼預留冗餘空間導致成本浪費;對消費者而言,「時效」之外更添「體驗」,買家電要「送裝一體」,買生鮮要「全程溫控可視」……
供應鏈各環節的痛點,正是京東物流科技佈局瞄準的「靶心」。近十年來,京東物流以遍佈全國的「亞洲一號」(以下簡稱「亞一」)智能物流園區為設施樞紐,構建起京東電商物流的強大物流網絡。
僅在崑山亞一這一京東全國最大的倉揀一體智能物流園,日均單量就超百萬,其業務輻射範圍廣泛,覆蓋了江蘇區域高達45%的單量。即便是在電商狂歡的「雙11」期間,它也能憑藉強大的實力,為上海全境以及江蘇核心城市帶來「211」和「311」的極致時效體驗,讓消費者盡享購物的暢快與便捷。
而這背後,京東自主研發的「狼族」機器人軍團功不可沒。
目前,京東物流智狼廣泛應用於中小件貨到人揀選場景,在醫藥、日百、休食等諸多場景得到推廣京東物流機器人軍團,是以京東物流「狼族」機器人產品矩陣和自動化智能設施為核心的物流科技服務生態,包括京東物流超腦大模型以及地狼、智狼、天狼、自動分播牆等覆蓋存儲、揀選、搬運、分揀、終端零售等供應鏈全場景作業環節的機器人。而智狼倉作為京東智狼箱式貨到人解決方案應用的直觀體現,在京東物流的亞洲一號倉庫中得到了充分實踐。
京東崑山亞一的工作人員提到,崑山亞一中包括「狼族」在內的機器人業務單量佔園區總單量的近一半,等於每5個江蘇人收到包裹,就有一個經過了崑山亞一的機器人。其「智狼倉」可在5000多平米空間內,通過近500臺智狼機器人協同,實現超12.3萬個儲位的高密度存儲。
而就在近期舉辦的一展會上,京東物流再次發佈了智狼擴展版、天狼四向車、自動分播牆(端到端版)三款 「狼族」 機器人新成員,進一步豐富了其應對複雜場景的產品矩陣,展示了經過大促實戰檢驗的硬實力。
▍賦能之核:「狼羣」協同與柔性進化
倉儲與分揀作為物流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堪稱決定物流時效與成本的核心命脈,其運行效率的高低,直接關乎商品的週轉速度以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質量。京東物流精心打造的「狼族」機器人軍團,正是精準聚焦於倉儲與分揀這些核心環節,憑藉先進的技術與智能化的操作,為提升物流整體效能注入了強大動力。
化解坪效與人效平衡難題:在崑山亞一的「智狼倉」中,存貨區巷道間距僅900毫米,箱距僅40毫米,整體貨架高度達8.7米,通過「智狼飛梯機器人」與「智狼搬運機器人」的協同,將立體空間利用到極致,存儲坪效相比傳統方式提升4倍以上。在揀選環節,工作人員根據電腦螢幕的亮燈和圖片提示,把需要的貨物放進對應的格口就能完成分揀,對比傳統的揀貨模式提效3倍以上,揀貨準確率超過99.99%,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作業難度和負擔。
京東智狼專為解決12米以下標準料箱存儲場景下自動化設備成本高、存儲能力不足的問題而設計打破分揀能效瓶頸:首次亮相的「自動分播牆」,採用立體分層設計,覆蓋訂單分播、逆退分類、小件集包等場景,分播效率最高可達15200件/小時,較傳統分揀設備可提升200%坪效,廣泛兼容易多種商品件形,比傳統設備更適配大促高峯。
實現柔性部署:京東物流科技的另一個顯著優勢是模塊化與柔性化。「天狼四向車」系統可通過增減穿梭車數量來適配業務波動;「智狼」設備採用「2+2」模式,最快4個月即可完成從方案設計到現場部署的全流程,並支持分期上線,極大降低了客戶的前期投入與風險,適配電商業務「邊增長邊調整」的行業特質。
更重要的是,所有設備並非孤立作戰。它們在京東物流超腦大模型2.0的統一調度下,形成了真正的「狼羣戰術」:天狼負責高密度存儲轉運,智狼聚焦「貨到人」揀選,自動分播牆承接分揀分播……從入庫到出庫,形成全流程閉環協同。
京東崑山亞一物流矩陣高效能運作同時我們也看到,京東物流的「硬件+軟件」的協同體系,在提升京東物流自身效率的同時,也在推動全行業實現智能化升級,既是物流服務的提供者,更是智能基礎設施的構建者。
▍生態之興:從「降本增效」到「價值共創」
如果說「狼族」產品對倉內環節的優化是「向內優化」,那麼在前端的攬收與供應商環節,京東物流科技則展現了科技「向外輻射」的能力——從賦能單個商家,到帶動整個產業帶,最終形成「商家賺錢、快遞員增收、消費者滿意」的良性生態。
京東快遞大閘蟹惠民攬收點《物流時代週刊》記者在陽澄湖產地的感受便是如此。在陽澄湖大閘蟹攬收節點,京東物流批量投入的無人車,首次實現了大閘蟹從攬收點到營業部、再到分揀中心的全程無人化接駁。「以前快遞員要花時間往返運輸,現在無人車自動完成,他們能更專注於攬收和打包。」京東物流大閘蟹專攬營業部大澄路站負責人張俞冬在採訪中提到,「這一變化,使快遞員在高峯期日均攬收量大幅提升,每日收入最高可超過3000元。」
在蟹農與商戶端,科技的賦能更為立體。為了守護「鮮」的命脈,京東物流構建了「幹線-支線-末端」三級航空物流體系:開通串聯南北的大閘蟹全貨機航線;在四川,使用載重1.8噸的大型無人機,將成都至達州的運輸時間從陸運的4小時壓縮至2小時內;在長江口,無人機跨江航線將太倉到上海崇明的行程縮短130公里,大閘蟹15分鐘即可飛抵對岸。此外,烯冷冷鏈三輪車如同「移動冰箱」,開到了產地一線,確保大閘蟹在攬收途中恆溫保鮮。
京東快遞大閘蟹無人攬收車而對於頭部商家,賦能則升維至「量身定製」的生態共建。陽澄湖頭部商家海易閣的業務負責人趙若伊對此感觸頗深。提及與京東物流的合作,海易閣相關業務負責人趙若伊最直觀的評價是「不看人下菜碟」:「我們剛起步時體量小,很多物流不愛接,但京東物流沒嫌我們單少,駐場小哥還幫着打包、盯發車,現在我們出貨量翻了三倍,他們的服務也跟着升級。」在她看來,京東物流的服務在於「把商家的難題當成自己的事」,京東物流的負責人在瞭解到其倉庫運送效率問題後,便為其配置了傳送帶,貨物從二樓直接傳送上車,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這種基於實際痛點的定製化解決方案,與京東物流的商流資源相結合,形成了強大的合力。目前,海易閣九成的大閘蟹經由京東物流發出,近年來雙11的銷量實現翻倍增長。物流與商流在此刻深度融合,實現價值共建。
據悉,這套在大閘蟹品類驗證成功的「科技+運力+商流」一體化模式,已在無錫水蜜桃等特色農產品領域實現複製。京東物流正致力於將這種生態化的服務能力,延伸至更多的產業帶與品類,讓科技的「光合作用」惠及更廣闊的天地。
▍一場以科技為底色的生態創新
回顧本次京東雙11物流保障探訪,筆者直觀感受到的,不僅是京東物流從倉儲、分揀、運輸、攬收以及供應商的全鏈路賦能的強大科技能力,更是京東物流致力於實現全環節共生的超級供應鏈的努力與決心。
京東物流展現出的,不僅是一個強大的物流服務商形象,而是一個以科技為根基、以開放為姿態、以共贏為目標的供應鏈生態組織者。
如果以光合作用類比,那麼其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是土壤,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是水分,全面而優質的服務體系則是光照。在這三位一體的支撐下,供應商得以增收,快遞員得以增能,物流夥伴得以降本,消費者體驗得以優化——一個萬物生長的電商物流價值生態由此形成。
這或許就是京東物流所描繪的「光合作用」的真正圖景:科技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與算法,而是轉化為滋養整條供應鏈的能量,催生着一個更具韌性、更有效率、也更有溫度的物流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