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都是100元、100元地買絕味鴨脖,現在都是去餐廳喫飯,不愛喫這類零食了。」消費者王先生(化名)說道。
消費偏好的改變在公司業績中也有所體現。因年報「失真」被「ST」後,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517.SH,簡稱:ST絕味)近日發佈「戴帽」後的首份季報。受行業市場環境的影響,主要產品銷量下降,ST絕味營收淨利延續下滑態勢,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減少15%,歸母淨利潤跌超三成。
近年來,滷味消費日漸低迷,煌上煌(002695.SZ)、紫燕食品(603057.SH)三季度業績也處於承壓態勢,尚未公佈三季報的周黑鴨(01458.HK)上半年則「增利不增收」。
為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滷味企業們積極「自救」,拓寬新渠道消費場景。ST絕味近日在長沙開設首家鮮滷超市「絕味鮮滷」,11月3日,紅星資本局從門店人員處獲悉,絕味鮮滷是ST絕味旗下品牌,滷味均來自絕味鴨脖,除鴨脖外,還售賣其他零食。
主要產品銷量下降
ST絕味歸母淨利潤跌超三成
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ST絕味營業收入42.6億元,同比減少15.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億元,同比減少36.07%。對於歸母淨利潤下滑的原因,ST絕味表示,「主要系公司受行業市場環境的影響,導致主要產品銷量下降。」
今年9月,絕味食品發佈公告,因披露的年度報告財務指標存在虛假記載,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由「絕味食品」變更為「ST絕味」。
經湖南證監局查明,2017年至2021年期間,絕味食品未確認加盟門店裝修業務收入,導致年度報告少計營業收入,佔對應年度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8%、3.79%、2.2%、2.39%、1.64%。經計算,在這5年間,絕味食品的合計未如實披露營業收入約7.23億元。
在三季報中,ST絕味表示,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高度重視上述行政處罰事項,已組建專項小組開展整改工作,將追溯調整相關財務報表,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流程建設,提升內控合規。截至10月28日,公司經營活動正常開展。
近年來,滷味消費日漸低迷,煌上煌、紫燕食品三季度業績也承壓。煌上煌前三季度增利不增收,營收同比下降5.08%至13.79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8.59%至1.01億元;紫燕食品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5.14億元,同比減少6.43%,歸母淨利潤1.94億元,同比減少44.37%。尚未公佈三季報的周黑鴨上半年「增利不增收」,營收同比下降2.9%至12.22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08億元,同比增長228%。
「當前滷味企業正面臨不小的挑戰,無論是絕味最新的三季報,還是煌上煌、紫燕食品的業績,都顯示出行業整體承壓。」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食品及餐飲行業分析師林嶽表示,絕味的困境並非個例,滷味行業正面臨結構性的挑戰,首先消費者觀念在轉變,普遍感覺滷味「太貴」「不能當正餐,當零食又不方便」「高鹽、高脂,不健康」;其次,市場競爭格局在變化,王小滷等新興品牌分流了部分市場,另一方面零食量販店、社區團購等新興渠道也在爭奪消費者。
開設首家鮮滷超市
拓展利潤增長點
為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滷味企業們不斷拓寬產品種類及消費場景。周黑鴨今年上半年與泰國IMCOCO集團聯合推出了椰子水新品牌「丫丫椰」,並拓寬新渠道場景,與永輝、胖東來等商超合作,供應真空及散裝產品。
ST絕味近年來則在總部長沙進行多次創新嘗試,去年部分長沙絕味鴨脖門口開始售賣奶茶;今年10月,首家「絕味鮮滷」落地長沙,宣傳配文「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等讓消費者聯想到絕味鴨脖。在大衆點評App上,絕味鮮滷到店套餐包括絕味鴨脖、絕味配奶茶等。

圖片來源:大衆點評App截圖
11月3日,絕味食品官網客服表示,絕味鮮滷門店是由合作團隊在特定區域獨立運營,屬於該團隊的創新嘗試,具體可以諮詢門店。紅星資本局從絕味鮮滷門店人員處獲悉,絕味鮮滷是ST絕味旗下品牌,滷味均來自絕味鴨脖,除鴨脖外,還售賣其他零食。
多位長沙本地的消費者告訴紅星資本局,絕味鮮滷除售賣滷味之外,還售賣零食、糕點、果汁等產品。「絕味鮮滷的滷味和絕味鴨脖差不多,零食類的估計是代加工,外面超市買不到。」消費者趙女士(化名)表示。
「鮮滷超市通過增加產品品類如零食、糕點、果汁來提升客單價,這是滷味行業從單一滷味向綜合休閒食品轉型的思路,但是同時也對供應鏈管理、選品能力和門店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林嶽認為,滷味企業要提升盈利能力,需要提升單店營收,通過精細化運營、優化服務、會員營銷、拓展外賣夜宵時段等來挖掘存量市場的客戶價值。另外,長期來講要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擴展產品品類及概念,鮮滷是值得深入發展的方向。
針對業績情況、絕味鮮滷門店等問題,紅星資本局致電併發函至ST絕味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一切信息以披露公告為準。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