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星際訪問者3I/ATLAS預計將於10月29日到達近日點。本週早些時候,它達到了合日點,這意味着它相對於地球,位於太陽的背後,我們無法從地球上觀測到它。不過,科學家們已經利用駐紮在火星附近的航天器對它進行觀測,它將於11月底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哈佛天文學家:
它可能在太陽背後「做小動作」
儘管科學家已經收集了大量證據,證明這個來自其他恆星系統的不尋常訪客是一顆彗星,主要由二氧化碳和冰組成,但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維·勒布一直沒有放棄他的懷疑——他猜測3I/ATLAS是一艘由外星智慧文明派來太陽系的巨大「母艦」。

▲哈勃望遠鏡7月21日拍攝到3I/ATLAS
勒布曾多次指出該物體的「異常」,從其巨大的尺寸到其本月早些時候可疑地接近火星的異常軌跡。
在一篇新的博客文章中,勒布表示,如果3I/ATLAS是一艘航天器,它可能會利用其與太陽強大的引力接近來加速或減速——同時恰好隱藏在太陽後面。
勒布用奧伯特效應來支持他的理論,即3I/ATLAS如果確實是一艘航天器,可能會利用近日點來提高其速度。
奧伯特效應是指當航天器發動機的軌道速度最大時,其燃燒燃料的能源效率最高。這位天文學家說:「如果3I/ATLAS是一艘巨大的母艦,它很可能會繼續沿着原來的引力路徑飛行,最終離開太陽系。在這種情況下,奧伯特效應可能適用於它在近日點向太陽系行星發射微型探測器的條件。」
勒布認為,3I/ATLAS調整速度的「最佳時機」正是在近日點附近。「我注意到,這個最佳時機恰巧與各類望遠鏡無法觀測到它的時段重合,」勒布指出,「這究竟只是巧合,還是源於精心的軌道設計與航天技術?」
天文學家:
以每秒約88磅的傾瀉速度噴出水蒸氣
科學界人士曾多次對勒布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想法潑冷水。天文學家認為,3I/ATLAS來自銀河系中心,很可能是被引力擾動(例如近距離飛掠另一顆恆星)從其原恆星系統驅逐出去,在星際空間中穿梭,最終穿過我們的太陽系。
基於這些推論,天文學家估計這顆彗星的年齡必定有數十億年,甚至可能比太陽本身還要早30億年。它不僅是銀河系不同部分的快照,更是宇宙中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的縮影。
幸運的是,在3I/ATLAS徹底離開太陽系之前,它將為我們提供更多觀測的機會。預計它將於下個月近距離接近木星,屆時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和歐洲航天局的「Juice」號探測器將有機會一睹它的風采。
目前,3I/ATLAS位於太陽背後。在此前,天文學家發現,3I/ATLAS正在噴出大量的水。與太陽系的彗星相比,它的二氧化碳與水的比例似乎高得驚人。
NASA尼爾·格雷爾斯·斯威夫特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3I/ATLAS圖像顯示,它發出了強烈的紫外線輻射,這無疑是水的副產品羥基氣體(OH)的跡象。由於紫外線會被大氣吸收,因此只有在太空中才能觀測到這些輻射。
天文學家的這一發現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他們認為,所有OH的存在都表明這顆彗星正在以每秒約88磅的傾瀉速度噴出水蒸氣——大約與消防水帶全速運行的速度相同。
最奇特的是,這一現象發生在距離太陽相當遠的地方,距離太陽中心約三個天文單位(AU),相當於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三倍。通常情況下,彗星在靠近太陽時,其核心(稱為彗核)中的水冰纔會開始昇華,即瞬間從固態轉變為氣態。
「當我們從星際彗星探測到水時,我們正在閱讀來自另一個星際系統的一份記錄,」奧本大學物理學教授、該研究文章的合著者丹尼斯·博德維茨說,「它告訴我們,生命化學的成分並非我們獨有。」
與太陽系內的彗星相比,它在很多方面都顯得格外怪異,這暗示着這些難以想象的外星世界是多麼獨特,也暗示着我們對恆星系統如何形成及其結構如何演化還有許多未知的理解。
責任編輯:韋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