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虧損,英特爾「代工夢」碎了沒?

半導體芯知
昨天

英特爾這家曾經定義了摩爾定律的芯片巨頭,如今在晶圓代工(Foundry)領域持續陷入虧損。根據相關報道,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在過2022年虧損50多億美元,2023年虧損擴大到了70億美元,而且關鍵的是到今年Q3結束,其營收環比下降4%,並計入29億美元重組與資產減值費用,還在繼續虧!今天我們不妨聊一聊英特爾的「代工夢」碎沒碎。

(1)為什麼英特爾代工業務做不起來?

根據多家市場研究機構去年的一些數據,臺積電在2024年全球代工市佔率超60%,領先所有競爭對手。三星雖然份額遠不及臺積電,但仍維持在10%左右,而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客戶主要還是自己。比較明確的講,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問題,早已不是「短期波動」可以解釋的,究其根源,主要是受制程和產能的影響。

製程落後:在高端製程領域,臺積電的2nm節點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就要開始量產了,而英特爾18A雖然已經公佈會上到下一代筆記本芯片上但是那估計也是明年的事情了,而且即使如前幾天英特爾公佈的那樣,其在下一代筆記本芯片Panther Laker將完全採用18A工藝製程,但是其良率究竟如何,筆者覺得這裏還要畫個問號。

產能瓶頸:英特爾的製造網絡尚未完全開放給外部客戶;而且截至目前,英特爾的代工業務的主要客戶依舊是自己。

不過,並非全無亮點。英特爾與微軟(Microsoft)合作生產下一代 Maia AI芯片的計劃,意味着業界巨頭開始嘗試在AI計算領域分散風險,為英特爾留下一絲機會。此外,英特爾積極推動 EMIB-T 與 Foveros-R 等先進封裝技術,希望在異構集成領域搶佔一席之地。

2027年盈虧平衡目標:理想還是幻覺?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曾設定雄心勃勃的目標:2027年實現代工業務盈虧平衡;2030年躋身全球代工市場第二名。

但從當前態勢看,這兩個目標都充滿挑戰。代工業務的外部營收距離「千億規模」還差幾個數量級,而英特爾每年高達 160~170億美元 的運營支出,將持續蠶食利潤空間。

毫無疑問的是,英特爾擁有世界一流的工程師團隊、強大的資本支持,以及雄心勃勃的技術路線圖;但也揹負着沉重的歷史包袱、複雜的組織結構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但如果不能在未來兩年內顯著改善營收結構,這場「自我救贖」,恐怕會變成一場代價高昂的實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