孖展照亮「月之暗面」

財中社
10/24

  10月24日,Z Finance消息稱,國內大模型創業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傳出即將完成新一輪數億美元孖展。

  2023年創立以來,月之暗面發展歷程猶如坐過山車:從憑藉投流衝高Kimi助手熱度,到2025年初被DeepSeek「一拳打懵」,再到2025年7月以Kimi K2模型重回舞臺中心。

  傳聞中的該輪孖展如同「及時雨」,讓經歷DeepSeek衝擊、孖展陷入沉寂期的月之暗面,再度回到大模型「牌桌上」。

  資本冷暖

  市場傳聞稱,該次孖展領投方為騰訊(00700.HK),五源資本大概率參投,美國資本亦有溝通。

  世道艱難,DeepSeek衝擊波之後,阿里巴巴(09988.HK,以下簡稱「阿里」)旗下通義大模型、字節跳動(以下簡稱「字節」)旗下豆包紛紛發力併成為行業引領後,騰訊有理由「後程發力」,也成為上述傳聞的合理背景。

  而一年半時間,從資本寵兒墜落凡間,月之暗面的是輪孖展,對其發展至關重要。

  2023年成立初期,月之暗面即獲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等頭部機構青睞;同年6月,完成天使輪孖展2億美元。

  2024年2月,月之暗面迎來其截至當前的最「高光時刻」:A+輪單輪孖展超10億美元,打破國內AI大模型紀錄,阿里領投,紅杉中國、小紅書、美團(03690.HK)等跟投,公司估值暴漲至25億美元。

  5月,騰訊緊跟入局,並將其估值推高至30億美元,月之暗面一時風頭無倆。然而,高樓乍起,公司的孖展爭議也在半年多後爆出。

  2024年末,金沙江創投作為循環智能——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的早年創業項目——的投資方,其前主管合夥人張予彤被指在月之暗面創立時未披露利益關聯,獲得14%股份,引發仲裁糾紛。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公開批評此舉「違反受託責任」,導致張予彤被金沙江解僱,其所持小紅書權益被收回。

  朱嘯虎的「炮轟」揭露了月之暗面誕生背後的股權糾葛,兼之DeepSeek時刻隨後到來,月之暗面的孖展陷入停滯。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時報》2024年5月曾報道稱,阿里投資的8億美元中近半數以「雲積分」形式提供,實際到款額可能低於公佈數字,加之2024年10月,Kimi受字節跳動的豆包影響,曾激進投流消耗鉅額資金,單月投放曾高達1.99億元,為豆包的9倍有餘,月之暗面資金鍊承壓可能較大。

  楊植麟的技術背景雖吸引資本,但商業化和治理挑戰始終如影隨形。朱嘯虎曾評價楊植麟:"他人是很厲害的,大模型確實比較適合他。他做科研是可以的,但我不知道他怎麼商業化。"

  時代轉向

  2025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徹底改寫國內外AI格局。這家由梁文鋒創立的公司,以低成本、高性能(MOE)的開源模型迅速用戶破億,被業內稱為「DeepSeek時刻」。

  月之暗面首當其衝:Kimi市場佔有率下滑,To C投流暫停。同樣,此前2024年下半年,月之暗面多名算法工程師離職。楊植麟彼時還解釋說不是人才流失,而是主動做「業務減法」,不希望團隊太大影響創新。

  月之暗面的月活用戶跌至2025年5月的1408萬,不足DeepSeek1.69億月活的十分之一。面對重擊,楊植麟做出戰略調整——放棄以投流換取用戶的短視策略,轉向技術深耕。同時,他還在內部將飛書名後綴改為「時間的朋友」,寓意長期主義。

  這一轉型在2025年7月結出階段性碩果。

  月之暗面毫無預警地開源發佈Kimi K2模型,這是全球首個萬億參數、320億激活的MoE(混合專家模型)架構模型,專注於編程和智能體能力。

  Kimi K2採用Muon優化器提升token效率,使模型在同等數據量下「吸收更好」,此外,還強化Agentic能力,讓模型從「缸中之腦」進階為可交互數字世界的智能體。發佈初期的「悶雷」過後,Kimi K2在開源社區迅速獲讚,GitStar數破1.8萬,在LMSYS評測中衝至總榜第四,超越DeepSeek R1,奪回「開源第一」的寶座。

  年初DeepSeek給月之暗面帶來的陰影似乎已被驅散了。

  8月受訪時,楊植麟將K2比作「喬戈裏峯」,雖非最高,卻是最難攀登的山峯,象徵技術攻堅的艱辛。當然,K2的推出雖獲《自然》雜誌譽為「又一個DeepSeek時刻」,但從目前看,其持續影響力難以與DeepSeek比肩。

  重回牌桌

  但無論如何,縱然今時不同往日,「六小虎」已變為「五小虎」「四小虎」,月之暗面必須想辦法活下去。

  此前,DeepSeek憑藉開源策略和生態協同,快速佔據用戶心智,求其孖展的投資機構踏破門檻。而智譜於2025年4月備案輔導,半年孖展48億元;MiniMax在2025年7月傳出3億美元孖展;階躍星辰7月被傳進行5億美元孖展。

  相較之下,彼時的月之暗面是2025年唯一未公開新孖展進展的「四小虎」,處境被動。同時,與國際廠商對比,Kimi K2雖在開源領域暫露頭角,但仍面臨OpenAI、Anthropic等巨頭的壁壘。此外,訓練模型的成本也是壓在月之暗面頭上的大山。

  也因此,Kimi K2於7月的發佈,只能說是讓月之暗面暫時重回AI大模型的牌桌。而當下,國內AI賽道正向頭部大廠快速集中。

  阿里的通義千問以「雲服務+開源」為核心錨點,深度綁定阿里雲生態。截至2025年10月,其累計開源200多款模型,涵蓋千問(Qwen)語言模型與萬相視覺模型兩大系列。依託阿里雲的企業客戶基礎,通義千問價格戰「肆無忌憚」,還能通過補貼激活生態活力,形成「開源吸引開發者-雲服務轉化商業化」的閉環。在C端場景滲透上,其在淘寶、釘釘、夸克等的AI生態持續推進。

  騰訊的元寶則開始從其老本行「社交」佈局,藉助微信超10億月活的流量紅利,通過微信搜索、生活服務九宮格等入口直接導流,同時與騰訊文檔、QQ瀏覽器、搜狗等深度聯動,實現「工具-社交-服務」的無縫銜接,日均用戶停留時長顯著高於獨立模型產品。

  字節旗下的豆包,通過「低價+全域場景」撕開市場,豆包可在抖音中承擔短視頻腳本生成、評論智能回覆的任務,並在App中調用今日頭條的全網報道;飛書中嵌入會議紀要、知識問答功能;通過「釦子」開發平臺集聚百萬開發者,構建起百萬級智能體的應用生態,形成技術-流量-商業化的循環。

  阿里的B端技術輸出,騰訊的C端場景滲透,字節的流量普惠,大廠的AI業務共同點均在於均依託母公司生態完成「數據-算力-場景」的閉環,無需承擔獨立模型的流量獲取成本。而這正是月之暗面等小虎們所不具備的天生「缺陷」。

  傳聞中的騰訊領投,或許正是騰訊看重月之暗面作為AI「搜狗」的「備份」價值。

  當然,孖展尚未被證實,但願新一輪孖展會為月之暗面迎來難得的喘息之機,並照亮楊植麟「時間的朋友」的下一程。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