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對於零跑汽車有多重要?
答案應該可以統一,D19是零跑品牌高端進化的第一步。而在此之前,零跑的產品,幾乎就沒有超過20萬元的存在。
今年上半年,零跑共交付新車22.2萬輛,同比增長155.7%,順帶也坐上了新勢力造車銷冠王座。
然而,如此風頭正勁的零跑也只是「首次實現半年度淨利潤0.3億元」。偌大一個上市公司,辛苦半年,就掙了3千萬?
所以,零跑對D19的要求蠻高的。既要走量,還要掙錢;既要為財務數據做貢獻,還要為品牌向上扛起大旗。
10月16日那一晚,零跑,這家浙江金華的汽車公司將D19的上市發佈會放在了隔壁上海的浦東美術館內。
彼時,黃浦江畔的燈光影影綽綽,零跑董事長兼CEO朱江明的話直白通俗,「我們要讓‘百萬級體驗’走進30萬級市場,讓豪華迴歸技術本質。」
朱江明用一套這幾年汽車圈的通用話術,把零跑D19推到了聚光燈下。
零跑當然希望新車是來還願的,但市場風險傳遞出另外的信息,它也可能只是來攪局的。
我們首先需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零跑D19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車?
或者換一個提法,零跑D19在圈內屬於什麼水準?
朱江明說,零跑對D19的定位是「頂配中的頂配,旗艦中的旗艦」。
這句話倒也沒錯,零跑D19之於零跑的確是「天花板」的存在。
所以,也就免去了我們去釐清供應鏈的麻煩,朱江明在發佈會當晚,驕傲地公開了D19的「黃金供應鏈」。
D19全系搭載高通驍龍雙8797一體芯片方案。
D19全系搭載寧德時代超混體系電芯。
D19全系採用米其林低滾阻,低噪音輪胎,中信戴卡輪轂以及鋁壓鑄地板。
D19全系採用博世REAPS轉向。
D19全系採用福耀夾層隔音玻璃。全車14塊玻璃,其中11塊均採用雙層。
D19內飾採用百萬尊界同款的高級NAPPA全立面真皮。
為此,朱江明總結為,「D19採用了地球上各汽車專業的頂級供應商,全身都是名牌」。
朱江明不遺餘力地強調「全系」,當然基於事實。但有意無意間總會讓人會想起當年的恒大造車。
對,就是「萬國貨+堆料」的風格。
不要誤會,我們沒有絲毫輕視或者否定這一類風格的意思。
在如今的新勢力汽車圈,這一類風格普遍且通行,並且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供應商方案」。
事實上,當年的恒大造車敗了,而如今的零跑造車以勝利者的姿態立世。
除了恒大造車受累於母體崩盤之外,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即便同為供應商方案,恒大產品「矯情」,售價不親民。
而零跑不搞玄學,把產品直接做到了「量大管飽還不貴」。
一切服務於人民大衆的產品都值得尊重。或許將零跑比作汽車圈的「蜜雪冰城」也不為過。
零跑D19也延續了零跑之前一以貫之的造車思路,只不過定位更高,所以在實施「供應商方案」時,來得更精緻。
如果,零跑D19只是延續了零跑之前造車思路,只是採取了級別更高的供應鏈體系。
那麼,新車就真的很難言及「戰鬥力」。
因為,不怕你堆料堆得高,後面不出三個月時間,就會有更高的出現。
朱江明說:「D19是獻禮零跑10週年的誠意之作,代表零跑最高的技術水平。」
這句話的後半段值錢了。也成為了零跑D19真正的產品價值所在。
所以,零跑D19的「堆料」 風格與往常的配置競賽有了本質不同。
在集結了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流硬件的背後,其技術整合方式顯示出了不一樣的產品哲學。
比如,D19激光雷達+雙8797芯片(算力1280TOPS)的硬件組合,是置於零跑LEAP4.0架構之上呈現的,通過域控設計將硬件性能轉化為端側大模型響應速度,實測顯示語音指令延遲僅0.8秒。
又如,D19的純電續航高達500km,使之成為增程「第一車」。
除了寧德時代超混體系電池功不可沒之外,零跑自身的800V CTC技術使增程器體積縮減23%,給了動力電池更大的置放空間,也是不能忽視的原因。
還有,與蔚來等押注英偉達不同,零跑選擇高通雙8797芯片的成本較Orin-X降低了差不多40%。
但好在零跑有自研算法託底,在基本可以實現同等NOA功能的同時,還能夠保證將激光雷達版BOM(物料清單)的成本維持在可控範圍。
所以,我們可以為零跑D19的造車思路做一個定性,那就是「供應商方案+」。
無論是外購芯片+自研架構+自研算法,還是外購大電池+自研增程科技,D19的造車思路都圍繞「供應商方案+」展開。
事實上,D19之前的零跑產品都有「供應商方案+」的影子,但之前更大的初衷是為了降低成本,拉低售價。
而D19則是為了展示產品性能與實力。前後當有本質區別。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全域自研」戰略是零跑能夠高效整合供應商技術的基礎。而D19則是零跑十年造車的一次技術「梭哈」。
這是D19代表零跑品牌向上,尚有一戰之力的根源所在。
現在看來,戰力拉滿的D19能不能了卻零跑「既跑量,還掙錢」的心願,關鍵要看售價了。
在官方正式發佈售價之前,目前幾乎所有權威信息源一致顯示,D19的預售價區間為25-30萬元人民幣。
但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曾直言,D系列是零跑首款衝擊30萬價位的旗艦產品,定位全尺寸SUV,將搭載零跑領先的技術,不會是外界所說的「半價理想」。
所以,如果D19頂配車型的售價超過30萬元,甚至觸摸到35萬元的門檻,也不用訝異,畢竟朱江明也將其定位於「30萬元級」。
目前,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走量款的售價會在28萬元左右,甚至以內。
這些零星的信息似乎隱隱反映出零跑官方的糾結:售價低一點,走量但於品牌提升無益;售價高一點,則反之。
如果零跑官方真的糾結於此,那麼D19則危矣。
江湖曾有流言,如果一切順利,假以時日,對比亞迪形成最大威脅的,不是吉利,應該是零跑。
這個預判,就是將寶押在了「20萬元以內的新能源車型」,零跑有能力比肩比亞迪。
如此,零跑大概率也會遇到和比亞迪相似的困惑,當高價值產品遇上「從下往上」的品牌之困時,不會那麼順利。
而且,零跑較之比亞迪的麻煩可能會更多,畢竟前者還沒有後者那麼有技術底蘊。
所以,D19的售價不應該是零跑特別關注的重點,只要不離譜,與市場存在2到3萬的預期差異,沒有那麼重要。
反過來看看,一些關鍵信息正在指向,為了D19,零跑更應該發力的點在哪裏。
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零跑將營銷費率控制在了9.7%,較之蔚來(18%)、小鵬(15%),「優勢」明顯。
這和零跑「農村包圍城市」的渠道策略不無關係。
截至今年一季度,零跑的銷售網絡覆蓋全國264個城市,其中695家銷售門店和427家服務網點深入到縣級市場。
使得零跑在三四線市場的滲透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過去的渠道優勢,面對如今的D19,是不是有極大可能成為劣勢?
除了渠道提升之外,還有品牌傳播與服務的改變。
如果只講技術,不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公衆認知;
如果只談性價比,不深入提升全生命週期內的服務品質,D19就很難和「30萬元級別」搭上關係。
要知道,這個市場「賣」30萬元的汽車真不少,「值」 30萬元的汽車真不多。
所以,D19能不能兌現初衷,其實「功夫在詩外」。
而零跑品牌能不借此向上跨出一步,本質上還是一個系統工程,圍繞D19徐徐展開的系統工程,僅僅一個費翔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