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正長成大家期待DeepSeek長成的樣子

Ofweek光電信息網
10/24

文 | 佘宗明

10月23日,阿里夸克神祕「C計劃」首個落地項目曝光——它上線了夸克對話助手。

「潛謀祕事,已非一日」,通常是要整個大動作的前兆。

在「C計劃」浮出水面前,坊間出現各種猜測:有人認為,代號C代表「Chat」,預示着夸克將推出全新對話形態;還有人揣測,C取自經典遊戲《喫豆人》(Pac-Man),目標直指豆包。

如今面紗已揭,「國內首個將搜索能力與對話體驗融為一體的AI產品」的模樣已陳於眼前,隨之而來的,是「夸克塞進了個豆包」之類的說法四起。

▲夸克在「AI超級框」左下側加了個「助手」標記。

果真如此嗎?

只能說:此言差矣。

我的用後感是:夸克不是塞進了個豆包,而是長成了大家期待DeepSeek長成的樣子——與其說是夸克對話助手像阿里版豆包,不如說它更像中國版ChatGPT。

01在產品體驗上,夸克對話助手≠豆包

說夸克並非塞進了個豆包,是因為夸克對話助手跟豆包產品體驗截然不同。

最直觀的區別是,我用豆包(無論用來拍題還是寫作)時,因為對話框上方會有多個功能按鈕或菜單欄,我會習慣性地先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對應功能模塊,再輸入自己要求;用夸克對話助手執行同樣任務時,我則會直接在「AI超級框」輸入提示詞。

不光是交互界面,呈現結果也大相徑庭。

我問豆包和夸克對話助手「寒武紀跟摩爾線程,誰更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英偉達,它們的估值(市值)哪個會更高?」,前者給出了約400字的概要性回答,後者則給了約1400字的詳細分析,在開頭給出「核心結論」後,還給出了體系化論證鏈條。

▲左邊兩張圖是夸克給出的回答,右邊那張是豆包給出的回答。

連試多次,我的整體感覺是,豆包在回答時更加簡要,傾向於要點羅列;夸克對話助手的回答則經常會呈現出「定義-分論點-論據-結論」的強邏輯化結構。

除了呈現結果細緻度有別,多輪對話效果也有明顯差異。

我問豆包跟夸克對話助手「媒體人轉型的難點是什麼」,接着又追問「37歲媒體人可以轉行做哪些職業,需要具備哪些素養?」豆包給出的轉型選項相對「普適」,對所需素養也講得較泛;夸克則能抓住「37歲」這點,從高匹配度轉行方向、核心素養要求、轉型策略三個維度展開了回答,還能提供可參考路徑案例、具體技能要求等。

▲夸克在多輪對話中的回答(上圖)針對性更強,豆包的回答(下圖)會更泛些。

我的個人感受是,豆包在單輪對話響應上很快,夸克對話助手則在維持長對話中的語境一致性方面表現尤為出色。

02在產品基因上,夸克對話助手也不同於豆包

說夸克對話助手不是另一個豆包,也是因為兩者在產品基因上也大不一樣。

我在平常用豆包時就發現,它很擅長應對「給我公號配張圖,主題是××」等任務,但面對「幫我計算每月要還房貸」這類非創作類任務時,由於要調用第三方工具,它會相對慢些。

而夸克對話助手面臨複雜任務時,表現更絲滑:我問它「接下來黃金走勢會怎麼樣?幫我生成表格說明」,它會自動完成「調用搜索獲取最新數據-啓動數據分析模塊處理數據-調用圖表生成工具創建表格-整合結果輸出」的全流程。

▲夸克自動完成了從搜索到分析再到製圖的全過程。

歸根結底,二者價值向度有所區別。

我問豆包跟夸克對話助手「熬夜有哪些壞處?」豆包比較簡潔籠統地談到了「生理健康損害」「神經系統與認知問題」「其他隱性危害」,夸克對話助手則分為短期危害、長期危害、如何減少熬夜傷害三塊作答,一併給出的還有生物學依據、醫學原理與外部症狀等。

▲夸克的回答裏會結合許多權威說法、醫學依據,豆包的回答偏簡潔籠統。

這其實能折射出AI助手的價值次序優先級:豆包看重體驗流暢度,夸克對話助手這樣的則更注重信息嚴謹性。這也是產品定位的差異延伸:豆包是「創意協作夥伴」,重流暢性和創造性;夸克對話助手與ChatGPT是「信息決策助手」,以可靠性為本。

差別還體現在生態整合上。

豆包整合了AI繪畫、錄音轉文字等工具,但它們與核心對話功能的聯動性較弱。所以我會將通過錄音轉文字生成的內容,手動複製粘貼至文案寫作模塊進行優化。

夸克對話助手則實現了「搜索-處理-存儲-應用」的全鏈路閉環。我通過「AI超級框」生成的文章,可直接在夸克網盤進行存儲和編輯。

03夸克,承接了人們對DeepSeek的期待

產品體驗是「面子」,產品基因是「裏子」,在這兩點上,夸克對話助手跟豆包不能說不甚相似,只能說判若霄壤。

同為對話式AI產品,夸克對話助手不像豆包,像什麼?

要我說,它像是人們想象中DeepSeek該有的模樣——與之對標的,該是整體能力強大的ChatGPT。

今年1月,DeepSeek橫空出世,當其長思維鏈推理變得對用戶「可見」時,很多人都生出了「你還有多少驚喜是咱不知道的」的期待。

大衆對DeepSeek最大的期望,就是它能像ChatGPT那樣,功能場景豐富,回答精準可信,既要可用,更要好用。

▲DeepSeek跟ChatGPT這兩個標誌性AI產品經常會被拿出來對比。

現在看,這番期許就被夸克給承接了下來。

可以看到,夸克對話助手有着跟ChatGPT高度相似的產品形態。

這種相似,體現在操作上:用夸克對話助手跟用ChatGPT,都用不着根據需求找功能模塊,它們都是將對話框作為交互入口,也都用不着介入功能切換,它們都會讓AI自動完成「需求識別-資源調度-解決方案」的全鏈路處理。

這種相似,也體現在結果上:夸克對話助手和ChatGPT給出的答案,都會呈現出「問題拆解-邏輯建模-分步求解」的縝密邏輯,都很重視作為信息決策助手的內容嚴謹性。

這種相似,還反映在生態上:夸克對話助手通過統一的API接口和數據標準實現不同工具間的無縫流轉,而非將那些功能簡單拼接,這點跟 ChatGPT 整合 OpenAI 生態內的 DALL·E、Whisper等工具的邏輯如出一轍。

更深層次的相似,是在技術能力上。

ChatGPT能實現「能理解、會響應、懂偏好、可信賴」 的對話能力,成為當下最靠近「通用型助手」的AI產品,跟背靠OpenAI的先進大模型直接相關。

夸克在打造對話助手時,就採取了「模型+系統」雙輪驅動策略,確保回答有源可查、可驗證、可追問。

這裏的「模型」,是採用新的阿里Qwen最新閉源模型,值得一說的是,此前在雲棲大會上亮相的Qwen3-Max,性能就超過了 GPT-5 和 Claude Opus 4,躋身全球前三;「系統」,則是夸克自研的由實時檢索、信源追溯、交叉驗證組成的可信系統。

▲Qwen3-Max的性能超過了GPT-5跟Claude Opus 4等知名大模型。

正是在強大技術架構支撐下,夸克對話助手有着ChatGPT那樣的多重能力,包括廣域需求覆蓋能力(可帶來全能型智能體驗)和長對話處理能力(可實現20輪以上的深度交互)等。

04結語

​以「搜索+對話」的深度融合為骨架,以嚴謹邏輯體系和結構化輸出為血肉……夸克對話助手的出現,讓國人用上自己的ChatGPT式通用型智能助手成為了可能。

如果說ChatGPT代表了現有對話式AI助手的能力天花板,那夸克對話助手就是在解鎖「類ChatGPT」的豐富易用體驗,讓你我離超好用的AI助手更近一步。

依託於阿里多元生態、自身搜索基因和自有專業知識庫(自建了醫療、教育、法律、財經等多個垂直知識庫),夸克對話助手還能跟搜索、網盤、文檔等核心業務深度耦合,將通用能力跟專業領域能力結合,在很多方面(如拍照搜題功能,如醫療健康場景)呈現出ChatGPT不具備的能力來。

這無疑合乎大衆期許:大家要的就是好用,好用纔是硬道理。

某種程度上,若將對DeepSeek媲跡ChatGPT的期許視作人們對理想中的本土化AI助手的「念念不忘」,那——

不像阿里版豆包、更像中國版ChatGPT的夸克對話助手,便是這份期待迎來的「迴響」。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