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展作為洞察行業冷暖的「風向標」與「晴雨表」,歷來是前沿技術的演武場與重磅新品的集中檢閱場。
202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期間,9大整機商依舊選擇在此關鍵節點推出其重磅新品。值得注意的是,據「風芒能源」觀察,與此前的全面押注「大容量、大葉片、快迭代」的路徑相比,整機商推新思路明顯轉向。
伴隨「136號文」落地,新能源行業正經歷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關鍵轉變,從「保發電」到「創價值」的運營邏輯的不僅顛覆了新能源資產價值,更重構了技術邏輯。對於整機商而言,容量競速、尺寸迭代早已不合時宜,2025年的北風展,是基於機組高可靠的智能化比拼,是基於市場化的解決方案對決,更是非電拓展之下,風光氫儲應用的戰略比拼。
相比過去3年,整機商新品推出數量和迭代速度明顯下降。2025年,除明陽智能通過「雙風輪」的結構創新讓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提升至50MW的新階段外,整機商新品最大尺寸參數企穩,風機尺寸的競爭已進入「平臺期」。
整機商不再一味「求大、求快」,取而代之的,是對於可靠性的價值強調以及通過AI賦能,實現的價值升維。
除了新品外,風芒能源還統計了各家今年主推機型。
整機商「推新」詳情見下:
01
新一代Ultra系列產品
新一代Ultra系列產品覆蓋海陸全場景,新發布10.5MW-11.1MW容量機型,並推出適配遠海低風速市場的GWH266-14MW機型。
陸上機型設計壽命延長至25年,海上機型延長至30年。經測算,壽命升級可等效為項目年發電小時數提升129-206小時,每千瓦投資成本降低279-361元。
GWH204-Ultra系列機型較同功率242米葉輪機組發電性能提升2%,電力交易高價值時段發電提升3%以上,功率曲線仿測準確度提升5%以上。GWH266-14MW機型憑小葉輪設計,尾流損失較同功率大葉輪機型降低5%-6%,發電量與同功率300米葉輪機組持平。
綜合測算,新產品葉片製造工時下降10%,運輸通過率提升50%,塔架重量、吊裝成本分別降低10%、20%,綜合降低客戶長期資本投入(Capex)達7%。
依託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高電價時段多發電、低電價時段降容延壽的智能發電模式,提升項目收益率2%-2.5%;同時其依託構網型技術,融合風光儲系統解決方案後,可有效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綠洲能碳管理平臺」能源調度產品
通過AI賦能幫助用戶、園區在提升用電綠色度的同時,降低用能成本。該平臺的低碳產品認證體系,幫助用戶發現並兌現每一度綠電的碳減排價值,為以高載能企業為代表的工業企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助力。
「一站式+科技運維」資產管理解決方案
整合智慧運維、L3級無人化、風機系統級技術、AI+等核心技術,幫助項目運維優化人效、提升效率,為新能源資產優化長期收益、減輕管理負擔。
02
遠景能源
陸上Model T Pro平臺系列
海上Model Y Pro 系列智能風機
Model T Pro系列陸上智能機組220風輪系列適配低中高風速項目及各類極端環境風場,具有超強環境適應性;206風輪系列機組在軟硬件升級和人工智能加持下具備高用電負荷和就地消納的全棧式能力。
Model Y&Z Pro系列海上智能風機更針對複雜海洋環境強化可靠性設計——特殊防腐塗層與密封設計適應高鹽霧腐蝕環境;支持免支腿船更換大部件,大幅降低運維成本與時間窗口要求;通過塔基一體化設計,實現單樁基礎與風機載荷的最佳匹配。
通過「氣動優化+控制升級+場景定製」,遠景新一代機型可實現精準發電——翼型族優化與葉片氣動設計革新,風機滿發風速區間全面提升,陸上Model T Pro系列發電量提升達8%,海上Model Y&Z Pro系列提升約6-11%;雲端通過超算氣象模型生成最優發電策略,邊緣端根據實時風速、湍流強度動態調整運行參數,確保風機始終處於最佳工況;全面支持構網型技術。
此外,10月20日,遠景在北風展期間宣佈由其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大構網型風機EN-220/10MW併網運行。
伽利略AI風機
全新發布的伽利略AI風機,基於「遠景天機」氣象大模型與「遠景天樞」能源大模型搭建的全域多模態感知平臺、數字孿生平臺、智能控制平臺和設計演化平臺,更可進一步提升新機組的「高可靠、巧發電」能力。
具備更強大的預測、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能在部件亞健康階段就預警干預。實踐證明可將風電場收益提升20%以上。
AI風儲一體機
藉助「遠景天樞」能源大模型,伽利略AI風儲一體機充分激發風與儲的協同潛能,在降低LCOE的同時提升發電量,通過智能交易提升投資回報率。
據測算,在AI風機和AI儲能的協同下,伽利略AI風儲一體機在傳統風機基礎上可進一步提升整場收益20%以上,風儲集成綜合建設成本可降低10%以上。
在交易方面,可以提供更加精準的氣象預測、功率預測、節點電價預測與交易策略,以智能電力交易實現更高結算電價。在建設和運維方面,遠景伽利略AI風儲一體機通過系統性規劃,實現「三同三省」效果——同機位、同週期、同運維,省徵地、省吊車、省工時——有效降低建設BOP成本。
03
面向全球市場
新一代10MW級高性能陸上風電機組
該平臺不僅覆蓋10-15MW全功率段,更在材料、結構、施工與智能運維等多個維度實現系統化創新。
平臺採用超長碳纖維複合材料葉片,較傳統玻璃纖維葉片重量減輕10%、強度提升15%,掃風面積突破40000㎡。同時,平臺創新支持混凝土高塔架結構,塔架高度突破160米,原材料本地化採購降低跨國運輸成本20%,綜合優化使度電成本較上一代產品降低5%~10%。
在工程實施方面,平臺針對海外項目施工難點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吊裝風速容限提升至8m/s,顯著拓寬作業窗口期;葉片螺栓緊固工序通過標準化工具與預設力矩技術,減少20%操作步驟,單臺機組吊裝工期縮短15%。電氣系統採用全預製線束設計,實現現場「即插即用」,較傳統接線方式節省40%施工時間,並有效避免接線誤差,提升整體交付可靠性。
智能化控制系統進一步強化平臺競爭力。搭載運達自研的智控雲平臺,通過AI算法動態調整槳距角與轉速,減少25%載荷衝擊,延長核心部件壽命3~5年。智能故障預警系統融合多源傳感器數據,可提前24小時識別潛在故障,將非計劃停機時間降低40%,實現從「被動維修」到「主動預警」的運維模式轉型。
為應對全球多樣化氣候挑戰,平臺採用模塊化架構與專項防護技術,實現全場景適配。
風電運維AI智能體
該AI智能體並未止步於開發又一款「智能工具」,而是選擇了一條更具系統性的路徑——為全球化風電運營構建起「價值循環腦」,以此打通從安裝、調試到運維的全鏈路數據與決策閉環。
04
明陽智能
Ocean X 50MW超大型漂浮式風電機組
該機組為漂浮式,承襲自明陽「天成號」雙風輪基因,搭載2臺25MW半直驅海上風機,兩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風輪直徑290m,設計水深大於40米。
據介紹,明陽50MW漂浮式機組實現三大躍升。其一為發電躍升,單颱風機替代一座小型風場;其二為空間躍升,破解了漂浮式風電用海瓶頸;三是效益躍升,可大幅提升風電場整體效益。
同時,明陽50MW漂浮式機組通過材料創新、結構創新及工藝創新實現性能提升,並有效控制降本。
全新一代中速緊湊半直驅技術產品
更可靠:通過柔性銷均載技術,一體化集中潤滑系統,多源融合建模與分級協同智能控制技術等,顯著降低關鍵部位載荷,提升機組使用壽命,保障極端工況穩定運行。
更高效:繼承中速緊湊傳動鏈高效率基因,搭載高性能葉片,配合先進控制算法,實現發電量顯著提升。
更友好:具備強大的構網能力,針對深遠海遠距離電力輸送,可適應不同電網環境、不同送出方式,保證風電場穩定運行。
更經濟:通過高度集成化設計,減少零部件數量,縮短機艙尺寸,降低大部件故障率,實現全生命週期度電成本降低。
更智慧:依託機理+AI智慧風場運營平臺,提前預測,全息感知,先知而謀。
05
陸上全場域適配機型SI-242系列
SI-242超大葉輪系列風電機組,功率橫跨5.6MW–12.5MW,葉輪直徑242米,打破傳統機型對風資源條件的限制,可承受的極限風速高達63m/s ,真正實現了從超低風速、中風速到高風速的全場域精準覆蓋。
在同等開發容量下,相較於傳統方案,SI-242機型可減少約6%-18%的機位數量。
在正式上市前,SI-242系列的試驗樣機已在新疆哈密試驗風場,歷經了超300個日夜的深度驗證。
06
正式發佈多款契合陸上與海上市場需求的新一代「標杆產品」,包括陸上H6.x~10MW-222平臺機組和海上H12~18MW-260平臺機組。這些機型針對不同風況與環境進行了定製化開發,展現了東方電氣在風電機組精準設計與場景適配方面的核心能力。
07
「海神平臺」全新一代深遠海機組EW18.0-300
直面深遠海挑戰:可靠性+智能化雙升級,亞洲首制運維母船賦能深遠海運維
聚焦質量:摒棄參數競賽,系統級優化鑄就高可靠基因
權威認證:獲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OC)產品設計認證
08
中車株洲所
「啓航號」20MW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
在設計風速下年滿發小時數約為3500小時,每轉動一圈能滿足一個家庭2至4天的用電需求,每年節約燃煤約2.5萬噸。
26MW海上固定式風電機組
是目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機組之一。機組採用輕量化半直驅技術路線,實現了功率與可靠性的有效平衡,可廣泛適配中高風速海域。其風輪掃風面積約7.7萬平方米,單機每年可輸出高達1億度清潔電能。
「AI+風電技術整體解決方案」
瞄準風電行業長期存在的故障診斷困難、預測精度不足、非計劃停機頻繁等核心痛點。該方案以「大模型預訓練+小模型精調」為核心技術路徑,有機融合物理機理與數據驅動雙重優勢,成功研發出專用於風電設備監測的時間序列異常檢測大模型。
以整合高精度傳感設備、無人機巡檢系統、爬塔機器人及水下ROV等立體化感知終端,結合AI故障預測算法:運維優化策略與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運維過程的智能化升級。
通過自動化異常檢測與數據標註環節,有效提升檢測效率超40%,顯著降低運維成本30%以上,同時將故障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預期延長風機使用壽命3-5年。
09
中船海裝
H220平臺陸上風電機組
H305-20MW海上風電機組
H220平臺並非單一機型,而是覆蓋5-7.7MW功率範圍的通用技術底座,精準適配4.5~7.5m/s中低風速區間,參考湍流強度覆蓋0.12-0.16,塔筒高度可從120米延伸至200+米,實現鄉村、山地、平原等多場景全域覆蓋。
該平臺機型的核心競爭力源於「硬核創新+智能內核」雙引擎驅動。在硬核創新層面,專為中低風速設計的高效葉片使性能提升10%,集成式傳動鏈傳動效率高達98%且疲勞壽命提升20%,85%的零部件通用率則讓交付能力更強、運輸更便捷、運維更高效;智能內核方面,通過一體化設計提供場址定製化最優方案,自適應控制技術實現發電量提升3%、極限載荷降低15%,數字運維雲平臺的72小時提前預警功能使運維成本下降20%。
End
風芒能源
責編|馮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