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勁方醫藥(2595.HK)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IPO 發行價為 20.39港元/股。超額配售權行使前發行規模2.33億美元,超額配售權行使後將達到2.68億美元,募資總額將創2022年以來港股 18A 板塊之最。
基石投資者認購總額已達1億美元,也創2022年以來港股 18A 生物科技公司新高。9名基石投資人包括RTW基金、OrbiMed、TruMed、UBS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Ltd.、Vivo基金、匯添富基金實體、富國實體、西藏源樂晟、清池實體。基石陣容中超半數為專業醫藥投資人,包括國際頂級醫療專項基金,既往有豐富的長線投資經驗。該陣容與較大的發行總規模和流通盤呼應,有助於在上市後提供充裕流動性、維護股價平穩度,並對企業後續的研發經營持續賦能。
同時,勁方醫藥為港股IPO階段,首個同時手握上市新藥與多個BD授權收入的Biotech。氟澤雷塞於2024年8月上市,為中國首個、全球第三個獲批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劑。而2021年以來勁方已達成多個授權合作,合作方包括國內外領先的pharma及上市企業,包括信達生物、SELLAS、Verastem等。
勁方醫藥成立於2017年8月,由呂強博士和蘭炯博士聯合創立,專注於腫瘤、免疫類疾病領域的創新療法開發。自成立以來公司累計進行7輪私募孖展、總金額為14.21億元。IPO之前的C+輪投後估值達到31.24億元。
既為「中國首款KRAS G12C抑制劑」原研方,又手握多條大、小分子產品線與豐富BD經驗,通過勁方的成長軌跡,我們可透視一家中國Biotech企業的典型成長路徑。
國產RAS賽道破局:從「中國首款」到「全球首創」
將視角拉近到產品管線,勁方的RAS療法矩陣從「不可成藥靶點」起步,「先啃硬骨頭」再搭建圍繞RAS賽道的多元產品系列,逐步成長為全球最全面RAS靶向藥開發企業之一。
RAS,即鼠類肉瘤病毒同源癌基因(rat sarcoma viraloncogene homolog),為1982年首個被發現的人類腫瘤基因,高達30%的癌症患者產生RAS突變。其中,KRAS突變最為常見,在約90%的胰腺癌、30%~40%的結直腸癌和15%~20%的肺癌患者中檢測到該突變。而因RAS靶向藥開發的成藥挑戰,直至2021年安進Lumakras加速獲批上市,纔打破「不可成藥」魔咒。
通過自主研發及與信達合作,勁方管線中的氟澤雷塞於2024年8月在中國大陸獲批上市,今年則在中國澳門獲批上市。對國內KRAS突變NSCLC患者而言,這意味着從傳統化療向精準靶向治療的關鍵迭代。氟澤雷塞註冊性研究顯示mPFS為9.7個月,是傳統化療方案的2~3倍;cORR達49.1%,為傳統化療的2~4倍;DCR為91%;腦轉移患者ORR為48.6%,為傳統化療方案的5倍。
基於對RAS賽道的高度聚焦,勁方醫藥採取豎向拓展靶點覆蓋、並橫向設計更多分子形態的佈局,打通小切口與新切口:
>>>>GFH375:
G12D突變在多個瘤種中為佔比最大的KRAS突變分型,目前GFH375已進入Ⅱ期試驗,處於全球口服KRAS G12D抑制劑第一梯隊。GFH375臨牀數據已先後登陸今年ASCO及WCLC年會的報告環節及後者的突破性研究摘要,顯示了其治療胰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的優秀初步療效。
>>>>GFH276:
為一款Pan RAS(活化)分子膠,目前已獲得I/Ⅱ期臨牀批件。在多類RAS突變腫瘤模型中,GFH276顯示了相較於海外同類產品的更低起效劑量,並在多種機理誘導的KRAS抑制劑耐藥細胞系中,均保持強效活性、顯示多重抗耐藥潛力。
在這一過程中,勁方自有研發平臺逐步完善和成熟,涵蓋靶點發現、分子發現與評估、轉化科學及全球臨牀開發、生產質控及註冊。打下「中國首款」的地基後,勁方迅速投入了對「全球首創」的攻克——
勁方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創功能性抗體-靶向藥載荷協同的偶聯藥物平臺FAScon,利用大小分子協同效應,開發極具想象力的全新分子結構。基於GFH925/cetuximab聯用療法的臨牀優效結果,GFS784由小分子泛RAS抑制劑與EGFR抗體組成,同時靶向RAS信號通路的上下游突變。臨牀前研究中,GFS784對Dxd載荷敏感、不敏感的小鼠模型,都顯示出持久的抗腫瘤活性。
超越RAS賽道,勁方還在推進全球首款GDF15/IL-6雙抗GFS202A,今年初已獲批進入臨牀試驗治療腫瘤惡病質。惡病質常見於心衰、慢阻肺、慢性腎炎等慢性疾病,可產生多種消耗性症狀;此外,超過50%腫瘤患者會產生惡病質、約30%癌症相關死亡與惡病質有關;而消化道腫瘤患者,尤其是胰腺癌患者的惡病質發生率極高。目前中美均無獲批的專用靶向藥,臨牀空白顯著。
聯用療法與高效推進:從NSCLC一線治療到胰腺癌空白
全新機制、全新靶點的藥物開發可謂「有靶打靶」。異曲同工的是,靶向藥的臨牀與市場突破,同樣需要精準打擊——推進前線治療、拓展適應症方向。拆解勁方核心資產戰略會發現,精準的臨牀洞察、高效的推進策略與聯用合作缺一不可。整體來看,勁方面對的是一個體量巨大且保持高速增長的市場。NSCLC、CRC、PDAC發病人數持續攀升。
大病種如何找到關鍵切口?勁方的底層邏輯是,從臨牀需求和治療理念創新出發,利用已有成熟技術平臺,追求項目的成藥性和差異化。
2023年,氟澤雷塞聯合療法(GFH925/cetuximab)在歐洲進入I/Ⅱ期多中心試驗,在國內開發的KRAS抑制劑一線競速中率先出海,足見其長期主義的推進決心。而全球臨牀開發的原創方案和紮實的CMC經驗,則是支持這份決心的基礎。
作為全球首個KRAS+EGFR一線肺癌聯合療法,其總體療效優秀,且具有顯著的腦轉移腫瘤緩解、優於氟澤雷塞二線單藥治療的安全性。據今年ELCC突破性研究摘要數據,ORR為80%、DCR為100%;mPFS為12.5個月。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氟澤雷塞的專利期限尚餘超過15年,輔以聯合療法一線治療的全球領先性,窗口期尚未關閉。
胰腺癌方向上,勁方的核心戰略在於靶向KRAS G12D的GFH375,保留大中華區權益、獨立推進國內臨牀。這一路徑是高效的——9個月內,勁方將GFH375從IND推進Ⅱ期,聚焦KRAS G12D突變的PDAC、NSCLC或CRC患者治療,並將針對PDAC及NSCLC規劃關鍵性研究。此外,GFH375有望與勁方的泛RAS抑制劑、EGFR-Pan RAS偶聯藥物,以及惡病質雙抗GFS202A在未來形成狙擊胰腺癌的療法矩陣。
港股IPO階段唯一同時擁有上市新藥與BD收入的Biotech
順着這一邏輯繼續追溯,可以看清勁方「產品+BD」自主造血、雙輪驅動的典型Biotech戰略。從國內合作與出海授權來看,勁方的BD啓動時間遠早於中國創新藥「出海大年」。
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73家港股18A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中,不乏「新藥上市+BD出海」雙輪驅動的Biotech——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復宏漢霖、康方生物……不過,IPO階段就已達成「雙輪」落地的Biotech,勁方尚屬唯一。
2021年,勁方在GFH925國內臨牀獲批後與信達生物達成國內授權合作,打造了彼時本土IND階段產品的最大金額交易,勁方小分子研發生產優勢與信達臨牀、商業化體系的優勢互補,實現了快速的臨牀推進和新藥上市。2022年,勁方與美國上市企業SELLAS達成海外授權合作,GFH009(CDK9抑制劑)目前在中美兩地進入多個Ⅱ期研究,並獲得包括快速通道、孤兒藥、兒童罕見病療法等在內的FDA、EMA資格認定。2023年,勁方與美國上市企業Verastem達成總額超過6億美元的海外授權及合作,其中GFH375為三款合作療法中的領銜產品。
落到財務運營層面,勁方大部分收入正是來自對外合作的授權收入及里程碑付款、銷售收入分成。據招股書,公司年度收入從2023年的7373萬元增至2024年的1.05億元,增長率為42.4%。2025年前四個月的收入為8215萬元,主要來自GFH375的授權收入。
財務資料-收入主要組成
財務資料-收入主要組成
財務資料-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從現金流角度來看,勁方雖未實現盈利,且同時推進核心產品海內外臨牀後期,但仍呈現出現金流維穩的積極信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2023年3.3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62億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現金及其等價物為3.9億元。
財務資料-綜合現金流量表
BD造血與開拓前沿的創新管線,都是Biotech自主適應全球醫藥環境變化、持續進化的探索與迴歸。從核心管線合作上市、到獨立開展海外臨牀,從達成出海授權、到聯用療法合作MNC,過去多年積累的合作與出海經驗,將成為勁方拓展全球市場的堅實底氣。
秉持產品為王、成藥為王、高效為王的思維,勁方醫藥將如何續寫18A生物醫藥的「英雄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