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商行連續三年「甩賣」背後,逾期貸款半年激增190億

核心價值發現者
10/22

再次啓動百億級別不良資產剝離,廣州農商行連續三年大規模處置不良資產,累計剝離資產規模超480億元,但頻繁的「資產甩賣」並未扭轉其盈利下滑與資產質量惡化的雙重困境,這家萬億農商行後續能否走出困局?

又一次「大手筆」:189億元債權資產擬整體出表

10月9日,廣州農商行(1551.HK)一紙公告,將市場目光再度拉回其資產質量。根據公告,公司董事會已批准向某資產管理公司(AMC)一次性轉讓債權資產本金189.28億元,初步定價122億元。若按賬面價值扣除減值準備後計算,這筆交易將帶來0.68億元的「輕微溢價」。但0.68億元對一家總資產逾1.3萬億元的農商行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真正令市場震動的是——這是廣州農商行連續第三年啓動百億級不良資產包出表。

據公開披露的信息梳理發現: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行以總對價94.67億元的價格向共105家買方出售賬面價值為145.9億元的資產包。第二次是2024年12月,該行再次掛牌145.9億元的資產包,其中房地產行業貸款佔了絕對大頭,本金餘額為114.66億元,佔比高達96.67%,最終由廣州資產以99.93億元獲得;最近一次是2025年10月,擬第三次出售189億元資產包。此次資產包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58.08億元本金佔比最高,達到38.78%;房地產類30.64億元,佔比20.46%;批發零售業24.37億元,佔比16.27%。

三次「甩賣」均指向同一特徵:對公貸款、集中於租賃商務服務業、房地產及批發零售業。疊加本次交易,廣州農商行三年內累計剝離資產規模已超480億元,佔其2022年末對公貸款餘額的近20%。

對於此次百億級別的不良資產轉讓,廣州農商行向發現網稱,「資產轉讓是商業銀行常規經營行為,是銀行同業的通行做法。通過本次資產轉讓,將進一步優化我行業務結構和資產質量,提升我行風險抵禦能力,為實現整體穩定運營及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風險不斷暴露 逾期貸款半年激增190億元

雖然大規模不良資產處置是不少銀行的常規操作,但常規行為背後卻是該行逾期貸款的快速攀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廣州農商行不良貸款142.19億元,不良率1.98%,較年初抬升0.3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510.9億元,較年初增加190.2億元;逾期貸款佔比7.12%,較年初上升2.67個百分點,為2017年上市以來最高水平。

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農林牧漁業不良率分別達到4.48%、0.87%、9.56%。其中,農林牧漁業不良貸款餘額雖僅8.39億元,但不良率接近兩位數,意味着該行在部分傳統涉農領域已出現「小余額、高不良」的結構性風險。

據瞭解,本次交易的潛在買家仍為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交易結構大概率沿用「折價收購+反委託清收」模式:AMC以約64%的折價率一次性收購債權資產,再由廣州農商行繼續負責清收,清收所得按約定比例分成。

對於風險不斷暴露問題,廣州農商行向發現網表示,近年來,宏觀形勢複雜多變,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居民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疊加樓市價格下跌、資產處置難度加大等因素影響,銀行業整體資產質量面臨承壓趨勢。《商業銀行金孖展產風險分類辦法》就資產風險分類原則、分類要求等作出了新的規定,對商業銀行資產的風險分類劃分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行從審慎角度出發,全面加強資產質量管理及信用風險預警管控,主動披露風險情況,及時調整風險分類。

盈利承壓:減值計提吞噬利潤

資產端「瘦身」的同時,盈利端卻難言輕鬆。半年報數據2025年上半年,廣州農商行營業收入80.37億元,同比增長9.41%;但淨利潤15.1億元,同比下降11.21%。

拆分利潤表發現,盈利下滑主因並非業務收縮,而是減值損失「高位徘徊」:上半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34.4億元,同比增加2.3億元;撥備覆蓋率188%,較年初下降8個百分點;若剔除減值因素,該行稅前利潤實際增長6.7%。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廣州農商行向發現網表示,2025年上半年,我行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推進業務結構轉型,通過提升中小額貸款「三千億工程」規模佔比,大幅壓縮低收益資產,持續調優存款期限結構,大力發展綜合金融業務,優化金融市場業務結構等方面,實現資產負債結構有效優化,營業收入同比上漲9.41%;同時,我行圍繞「過緊日子」總基調,強化費用成本管控,實現營業費用同比下降。

但我行始終堅持長遠穩健的發展戰略,為有效加強風險管理,我行主動維持較高水平的資產減值準備,所以在營業收入同比上漲9.41%的同時,淨利潤同比有所下降。

資本充足率:風險權重下調帶來0.5個百分點緩衝

根據公告,本次資產轉讓完成後,廣州農商行風險加權資產將減少約100億元,資本充足率有望提升0.4–0.5個百分點。以2025年6月末資本充足率13.02%計算,交易完成後該指標將回升至13.5%左右,高於監管最低要求2個百分點,短期資本壓力有限。

但值得警惕的是,連續三年大規模資產出表,已對該行核心一級資本產生「侵蝕效應」:2022–2025年上半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由11.1%降至9.9%;若未來繼續大額剝離資產而盈利增長乏力,資本內生補充能力將進一步削弱。

「連續三年、累計470億元的資產剝離,在國內農商行中極為罕見。」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方面說明廣州農商行風險出清決心大,另一方面也凸顯其早期授信策略過於激進。」若該行能在2025年底前完成本次交易,並同步壓降高風險行業敞口,2026年資產質量有望迎來「拐點」;但前提是其必須解決「新增不良持續大於出表規模」的結構性矛盾。

廣州農商行在採訪回覆中亦坦言,將繼續以「調結構、控風險、促發展」為主線,全面加強改革創新、全力防範風險、不斷優化資產結構,推動各項業務穩步發展,但未給出明確的不良率或盈利增長目標。

從2023年首次百億級資產包出表,到2025年再啓189億元大交易,廣州農商行試圖用「時間換空間」的方式化解歷史包袱。但市場更關心的是:在宏觀經濟復甦力度偏弱、區域房地產調整尚未見底的背景下,下一次需要剝離的百億資產包是否已在路上?留給廣州農商行證明自己的時間,或許只剩下最後一個會計年度。

(財經研究員:羅雪峯 周子章)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