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看似離譜的研究!
最近在B站上,有UP主發現了我國一些科研人員,正在研究一些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課題。
比如火鍋到底應該煮多久才最香?眼科醫生,為啥建議每個人都要大笑半小時?這世界上,居然還有不會破的泡泡嗎?
乍一看是在胡鬧,但你絕對想不到,它們背後竟然都有正兒八經的科學論文撐腰,在未來生活上都將有大用處。
笑能治病?這不是玄學!
@中山大學 眼科中心的醫生建議:每天大笑半小時,乾眼症就能好轉。
聽起來像民間偏方?但這可是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正經研究。

研究團隊讓患者每天進行笑的訓練,重複「嘻嘻嘻哈哈哈,茄子,七喜」30遍,一天4次。結果顯示,治療效果竟然不亞於0.1%玻璃酸鈉滴眼液。
最絕的是,這個方法零成本、零副作用,還能為輕中度乾眼患者節省大筆醫藥費。
救命!真有電子蟑螂?!
UP主@墨子沙龍 的視頻,乍一看,足以讓讓怕蟑螂星人頭皮發麻。
有人花了好幾年時間,就為了造一隻打不死的電子蟑螂???
電子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成果:一隻重約1克、長約2釐米的軟體微型機器人。

這隻電子小強直線速度可達每秒9.6釐米,一秒內能原地轉彎280度,動作比真蟑螂還靈活。
最讓人震驚的是它的抗打擊能力。120斤的成年人踩上去,它依然行動自如;從高處跌落,毫髮無傷,還能快速逃跑。

研究人員說,這種仿生機器人只需要單個執行器驅動,比傳統的多執行器設計更加高效。
而未來在地震救援、管道檢查、太空探索等危險環境中,這些小強,可能會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
空氣能做饅頭了?
當@央視農業 說,二氧化碳能被變成澱粉,還能做成白糖的時候,多少人的小腦都萎縮了?
這聽起來像是鍊金術,但確實是發表在期刊上的真實研究。中科院團隊用11個步驟,完成了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合成。整個過程就像搭積木一樣精妙:
二氧化碳先和氫氣合成甲醇,甲醇氧化成甲醛.....省略一萬字後,最終形變成可以被澱粉合成酶識別的前體物質。

更厲害的是,2024年他們又用類似的方法合成了蔗糖。
原理其實高中生都懂:一分子果糖加一分子葡萄糖等於蔗糖。
但關鍵在於,這裏面用到的每一種酶,都是科學家們一步步定向培育出來的。這項技術已經進入工程測試階段,意味着未來我們真的可能用工廠,來「種」糧食。
想象一下,在太空站裏用二氧化碳造出澱粉和糖,宇航員們終於可以在太空炒糖色了。這項研究不僅解決了糧食問題,還為碳中和提供了全新思路。
一吹就破的泡泡,能永生?
多少人小時候吹泡泡時,都許願過能吹出一個,不會破的泡泡?
UP主@MREnderman 分享的一則研究,終於能讓大家的童年夢想成真了。
西北大學的張度洋教授團隊,最近發表在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發現在超聲波作用下,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的普通泡泡,可以穩定存在數分鐘甚至更久。
原理聽起來很溫柔:因為聲波在液體中,可以形成一個輻射場,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托起泡泡,平衡外界壓力,還能減緩泡泡膜中液體的排出。

實驗顯示,這些聲波泡泡不僅能抵禦震動,被輕輕觸碰也不會立刻破裂。它們像被包裹在聲音結界中,安靜地閃爍着彩光。
這項看似無用的研究,未來可能用於微反應器、生物實驗、材料研究等領域。誰說科學不能浪漫?
權威發佈,摸魚能提高工作效率
太好了,終於可以科學摸魚了!
UP主@醫學邊界 ,分享了中國人民大學,徐世勇團隊在202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終於為打工人摸魚,找到了合情合理,合乎科學的理由。
在《摸魚如何帶來創新恢復體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摸魚和恢復體驗呈倒U型關係,適度的摸魚能恢復員工在高強度工作後的精力、認知力、創造力和情緒。

更有意思的是,數據顯示,96.1%的年輕人會在工作中摸魚。早在1926年,心理學家就提出了創造過程的孵化階段,即從當前工作中脫離出來,不去有意識地思考問題,反而能激發創意。
聲波也能滅火?
經常和大家分享不正經科學知識的@畢導 ,最近又發現了一樣好笑的研究。
科學家研究了160年的聲音滅火,結果發現大家都被音響騙了?
2021年,華中科技大學的熊才藝博士用一篇只有4頁的論文,推翻了整個聲學滅火領域。從1857年開始,科學家們就相信聲音能滅火,還暢想着發明聲波滅火器去撲滅森林大火。

熊才藝的實驗簡單到讓人想笑:他在蠟燭和音響之間放了一塊板子,火焰就不動了;拿開板子,火焰又開始搖擺。
既然聲音能穿透板子,但火焰效果卻消失了,說明滅火的根本不是聲音,而是音響振膜產生的風把蠟燭吹滅了。

審稿人看到這個結論時直接評價,「very ridiculous(非常荒謬)」,但事實就是如此殘酷。160年的美好幻想,被一塊小板子無情擊碎。
科學有時就是這樣,真相可能簡單到讓人不敢相信。
而這些看似荒誕的研究,每一個都在拓展人類認知的邊界。它們告訴我們,科學不只存在於高深的理論中,也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裏。
為此,今年的bilibili超級科學晚風格大轉型,在前兩屆硬核科普的基礎上加入趣味腦洞,把這些看似離譜但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創意」科研搬上舞臺。

接下來兩週,我們將陸續公佈入圍的腦洞課題,並將於10月31日19:00的2025bilibili超級科學晚,為這些大開腦洞的科學研究舉辦頒獎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