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海通國際發研報指出,2025年9月8-14日,慕尼黑國際車展(IAAMobility)在德國慕尼黑展覽中心與市中心同步舉辦,共748家展商參展,其中中國企業數量超過百家,成為除德國本土之外參展規模最大的國家。展會聚焦電動化、智能網聯和可持續出行,成為中歐車企同臺競技的前沿舞臺。
該機構指出,本屆IAA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便是中國車企與產業鏈的「整體出海」。比亞迪宣佈匈牙利工廠將在年內啓動生產,並規劃2026年在土耳其新建工廠;同時將在歐洲年底前實現1000家門店佈局,2026年底擴展至2000家,並展出包括海豹、海獅7、騰勢Z9 GT在內的全系新能源車型。小鵬帶來了全新P7、G6/G9/X9等主力車型,並首次展示人形機器人與飛行汽車,強化其「AI+出行」生態敘事,同時宣佈設立慕尼黑研發中心。零跑在歐洲首發Lafa5,同時B10以約3萬歐元的售價上市,覆蓋歐洲入門級市場。廣汽的Aion V以3.6萬歐元定價切入家庭用戶羣體,配合荷蘭零件中心和計劃中的本地化產能,凸顯深耕歐洲的決心。在三電和智能供應鏈層面,寧德時代攜神行Pro(NP3.0)電池、國軒/中創新航/億緯等大舉登場,智能駕駛與傳感廠商地平線、黑芝麻、禾賽等亦悉數參展。整體看,中國車企以「產品+渠道+產業鏈」全鏈條打法,正加速在歐洲實現存在感到市佔率的轉化。
該機構續指,歐洲車企降本轉型,穩守利潤陣地。德國本土三巨頭在主場同樣不敢鬆懈。寶馬推出新世代首款量產車型iX3,搭載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和「駕控超級大腦」,並強調新電池技術可將成本削減40–50%,力爭到2026年電動車利潤率接近燃油車。奔馳發佈純電GLC,配備39英寸貫穿屏與最新MBUX系統,明確繼續堅持「價值優先」戰略,不卷價格戰。大衆則展示ID.Polo與ID.Cross概念車,並借奧迪Concept C塑造高端電動車形象,同時考慮在美國新建奧迪工廠以應對貿易壁壘壓力。法國與跨國集團方面,雷諾強調通過更低成本電池實現40%降本,Stellantis則直言「2030年100%電動化難以實現」,呼籲迴歸1.5萬歐元級小車與政策扶持。博世則預計2026年前行業仍處高壓競爭態勢。總體來看,歐洲車企策略重心在「降本增效、技術追趕、強化本地生產」三方面,試圖守住盈利底線的同時逐步縮小與中國品牌的差距。
該機構認為,2025年IAA清晰揭示了三大趨勢:1)出海進入快車道:中國車企與供應鏈的「整體出海」提速,門店、工廠、研發中心與渠道網絡正全面鋪開,口號「在歐洲、為歐洲」逐步兌現為現實動作。2)競爭焦點從單點性能比拼轉向體系化能力:中國方案在電池安全與快充、電驅/熱管理一體化、域控與高算力平臺等方面具備全球領先優勢,疊加成熟的量產和成本控制,在「性能+效率」維度形成差異化。3)歐洲市場呈現「PHEV與入門純電並行」的務實格局:中國車企通過低於3萬歐元的緊湊型車與PHEV切入,將優先滲透南歐與東歐市場。該機構認為,目前尚存的出海挑戰在於,關稅、合規、本地售後和品牌認知度短期難以突破。總體判斷,中長期中國車企有望藉助全鏈條協同和技術先發優勢,從「存在感」過渡到「主流份額」,但品牌塑造與長期渠道深耕仍是制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