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東方、長城正式告別老東家

市場資訊
09/08

  來源:不良資產頭條

  9月5日,中國信達資產發佈公告稱,財政部持有的58%的全部股權已於9月4日全部劃轉至中央匯金,且完成過戶登記。至此,三大AMC均已完成過戶手續,Wind、天眼查等公開平臺同步顯示股權結構更新:

  正式告別財政部 

  9月5日,中國信達、信達證券信達地產以及中國信達旗下一系列上市公司同時宣佈:財政部將持有的中國信達全部22,137,239,084股內資股已於9月4日無償劃轉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並完成過戶登記。

  中國信達仍為國有控股金融機構

  今年7月,長城資產、東方資產相繼完成了股權過戶登記。從2025年2月14日,三大AMC集體對外公佈該消息,到5月6日、8日獲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覆,再到今日完成過戶登記,共計歷時6個月,跑完程序全流程,正式揮別老東家。

  26年前的金秋時節,是財政部出資了400億元成立四大AMC,東方資產、中國信達、中國華融、長城資產分別負責收購、管理、處置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所剝離的不良資產。

  按照計劃,十年之後,也就是2009年,在政策性業務處置完四大銀行的不良資產後各自迴歸母體銀行。

  但2006年3月,《財政部關於金孖展產管理公司改革的發展意見》提出,AMC要向綜合性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轉型,覆蓋風險投資及擔保、金融租賃、信用評級、財務顧問、信託業務等。

  2006年10月,《人民銀行2006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提出,AMC最終要發展成為「以不良資產處置為主業具有投資銀行功能和資產經營管理功能的綜合性金孖展產管理公司」。

  彼時非銀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資產規模巨大,沉澱大量不良資產,非銀類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展現出廣闊的業務前景。AMC的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從傳統的不良貸款逐步拓寬至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

  於是,四大AMC紛紛開啓各自的轉型發展,通過發起設立或收購相關子公司,逐步搭建涵蓋證券、期貨、信託、孖展租賃、基金、銀行和保險等業務生態。期間,AMC經歷過多牌照擴張所帶來的行業高速發展期,也遭遇行業至暗時刻。

  彼時,財政部作為四大AMC的出資人,既是控股股東,又是監管領導。直到2022年,中國華融出險,財政部將持有的中國華融股權劃轉至中信集團之後,加速了出資人和管理人分開的進程。

  兩種角色的分開不僅可以使得四大AMC受到更好的約束,也可以使新成立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專注於防範化解風險。 

  進入中央匯金時代

  歷史上,四大AMC對中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功不可沒,但在20年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萬億規模的風險資產,從2022年開始,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都面臨着盈利能力斷崖式下滑的被動局面。

  截至2025年6月,中國信達上半年實現營收343.6億,比去年同期下降2%,歸母淨利潤22.81億元,同比增長5.78%,但不良資產主業的稅前利潤出現62億元的鉅額虧損。

  東方資產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64億,同比下降9.45%;歸母淨利潤僅為2.03億元,同比下降56.56%。

  長城資產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2億,同比下跌54%,不過歸母淨利潤9.9個億,比去年同期上漲522%。

  反觀已經先一步市場化管理的中信金孖展產,已經走出困境,尋找到了多元化的盈利路徑。

  而信達、東方、長城的新股東中央匯金擁有運營數家金融機構的良好支持記錄,包括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其可以幫助三大AMC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加速清理歷史資產會起到正面的作用。

  作為中央匯金持股比例最高的長城資產來說,已於7月1日獲得了中央匯金368億元的注資,其未來兩年資金和流動性狀況將保持平穩,而隨着長期孖展逐步替代即將到期的債務,長城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將逐步縮小。

  也意味着長城資產率先邁入中央匯金主導的「專業化運營」新階段,也是AMC行業落實「迴歸本源、聚焦主業」監管要求的實質性突破。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央匯金注資長城資產的批覆中提到:「你公司應加強股權管理,嚴格控制股東關聯交易,持續完善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機制,防範化解風險。」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