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掌握穩定幣存儲,誰就掌握了銀行業未來

深潮TechFlow
10/21

誰掌握了穩定幣的基礎,誰就掌握了銀行業的未來。過去 200 年,銀行通過吸納存款實現規模擴張;金融科技公司則通過租用存款來擴展業務。而如今,穩定幣讓存款變得可移動,這一變化正在重塑全球銀行業的格局。

每次銀行業的革命都始於資金存儲方式的變革。

19 世紀,銀行發行以黃金為支持的私人票據,但信任僅限於本地且非常脆弱。

20 世紀,通過聯儲局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集中化信任,催生了摩根大通和花旗這樣的銀行巨頭。

2010 年代,金融科技公司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了新型銀行,例如 Revolut 和 Nubank。

如今,穩定幣徹底將存款從銀行中抽離,並使其在互聯網規模上實現了可編程、無邊界和高流動性。

Web2 時代的金融科技公司確實重新設計了銀行的界面,但基礎設施仍然保持不變。

例如,Revolut 將客戶存款存放在 Lloyds銀行;Nubank 的儲備最終存放在巴西中央銀行;Wise 仍然通過 SWIFT 進行清算。這些公司改變了人們與資金互動的方式,但沒有改變資金實際存放的地方。

正因如此,在全球最大的 15 家新型銀行中,有 9 家每年每用戶的收入仍然不足 100 美元。

Web2 金融科技公司打造了更好的銀行應用,而加密領域的新型銀行(Crypto neobanks)正在構建更好的銀行。

這些銀行通過直接在鏈上持有穩定幣存款,並將這些餘額作為其資金基礎來運作。與傳統銀行類似,它們也會部署存款,但不同的是,它們不是通過不透明的資產負債表進行貸款,而是將流動性引導至透明的鏈上市場,例如代幣化的美國國債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借貸池。

用戶可以看到資金的流向,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分享收益。

由於可編程金融無需實體分支機構,它能夠在傳統銀行無法提供服務的地方實現最快的擴展。

在許多銀行無法保護資產價值的地區,穩定幣驅動的新型銀行已成為存儲、支付和轉移資金的默認方式。

根據 Chainalysis 的數據,去年拉丁美洲的加密貨幣流入總額超過 1.5 萬億美元,僅巴西就達到了 3190 億美元,其中近 90%來自用於儲蓄、工資和匯款的穩定幣。

隨着穩定幣進入主流,存款也開始在銀行系統之外匯集。

如今,超過 3000 億美元以數字美元的形式流動於錢包和代幣化國債之間,儘管這些流動尚未協調,但規模已經相當龐大。

類似的情況曾發生在 19 世紀:數百家「自由銀行」發行了各自票據,每種票據都有不同的儲備支持。這導致了頻繁的銀行擠兌和信任崩塌,直到摩根大通等開始整合存款以恢復穩定並統一整個體系。

加密領域的新型銀行正在解決同樣的問題,通過組織分散的數字美元存款來實現系統化。

根據 ARK Invest 的《BIG IDEAS 2025》報告,穩定幣在 2024 年的結算金額超過 15.6 萬億美元,比萬事達卡和美國運通的總和還要多。

管理這些資金流的平臺,例如錢包、交易所和加密新型銀行,正在悄然成為全球金融的新結算層。

像 KAST、Tria 以及 Plasma 這樣的協議正在成為穩定幣流動性的默認樞紐,就像摩根大通曾集中美元清算,或者 Stripe 於在線支付領域的角色一樣。

KAST 是一家支付新型銀行;Tria 為用戶構建自託管賬戶;Plasma 則提供推動資金流動的鏈上基礎設施。

因此,像 BNY Mellon 和 Visa 這樣的巨頭正在競相整合穩定幣的支付網絡,而 Stripe 則在構建自己的 Layer 1 區塊鏈。他們都在追逐同一個目標:掌控數字美元的存儲地,因為金融領域的所有其他業務都建立在此之上。

傳統銀行通過投資存款賺取貸款和證券的數個百分點收益,但幾乎不會將收益回饋給用戶。

而通過代幣化美元,收益不再隱藏於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下。用戶可以實時看到收益的來源和去向,甚至直接分享收益。

全球商業存款總額約為 87 萬億美元。

隨着越來越多的資金遷移到鏈上,這些資本將不再需要中介來轉移或賺取收益,而是需要效率。而誰能構建這些鏈上支付網絡,誰就將在下一輪銀行業變革中佔據主導地位。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