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虽然A股大盘弱势震荡,市场情绪低迷,但似乎丝毫不影响有些板块“兴风作浪”。
今天,锂电板块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在碳酸锂期货2601主力合约单日暴涨9%,罕见强势触及涨停!价格一举来到9.52万元/吨,并创下2024年7月以来的新高。同时,碳酸锂单日成交额合计高达1717.37亿元,可见市场对于这一品种交易的空前热情。

在A股市场上,今天融捷股份、盛新锂能、大中矿业、中矿资源、雅化集团等十多锂电产业链个股强势封住涨停板,其中容百科技、天华新能等锂电设备股强势收涨20CM,还有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盐湖股份、永兴材料、中矿资源等锂矿龙头的股价也显著大涨冲高,带动能源金属板块逆势大涨5.26%,成为当天表现最强势的焦点板块。

01
大佬一句话,引爆锂电板块
此次锂电产业链板块行情的爆发大涨,源于近期以来多方面的利好刺激。
消息面上,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支持打造100%新能源基地,同时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签约项目总金额达861.3亿元,涵盖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为锂矿需求提供长期支撑。
更为劲爆的是,锂矿大佬在日前发表的一席讲话。
11月16日,在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开幕式上,国内锂矿业大佬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明确指出,2026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增速有望达30%-40%,需求达到190万吨,而供应增量仅能匹配25%的需求增长,若需求超预期,锂价大概率突破15万元/吨,甚至冲击20万元/吨关口。
在上周五,碳酸锂的收盘价约在8.7万元/吨,15万相当于这一价格的近1倍上涨空间,足以引发全市场的热切关注和讨论。
这一预判也迅速得到机构响应,摩根大通在11月17日晨间发布的研报中,将2026年碳锂目标价从7万元/吨上调至9万元/吨,并强调“供需缺口将从2026年二季度开始显性化”,产业与机构的共识让资金对锂电板块的信心显著提振。
受利好消息刺激,今天赣锋锂业A股价收涨7.48%,其港股强势收涨8.78%,创下港股上市以来的新高。

据资料显示,赣锋锂业是全球锂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金属锂产能(占比60%)、同时也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锂化合物生产商,全球锂业市场整体占比达16%。除掌握上游资源外,赣锋锂业还拥有完整的固态电池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并具备商业化能力。
另一个刺激因素是,近期备受关注的枧下窝矿由于2025年8月10日起因采矿许可证到期停产,截至11月仍无复产明确进展,有报道称,宁德时代为保障原料供应,打破自有矿山正常运营时的惯例,启动外部锂矿石采购。
据悉,该矿作为锂云母矿,本身开采和冶炼成本就偏高。当地锂云母加工企业负责人透露,宁德时代在宜春的碳酸锂完全成本约为10万元/吨,低于生产成本线。
有期货机构研报指出,由于手续流程和成本居高等问题,该矿短期暂无复产预期,12月则预计去库8000吨,这对锂矿供需的预期带来一定的影响。
此前还有报道称,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度出货量约180吉瓦时,10月产能利用率已接近满产,而二线电池厂商的优质产线也早已被提前锁定,部分甚至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在其他渠道难以获得充足电池供应的情况下,有数家车企的采购人士扎堆到宁德时代总部“堵门”,以争取到多一点动力电池的产能安排。
更深层次的一个驱动原因是,2026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从“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且每辆车减税额不超1.5万元。这会直接导致消费者购车成本上升,进而引发终端市场“赶补贴末班车”的订单爆发,车企为了能在政策生效前完成车辆交付、保障全年业绩,必须优先锁定电池供应,这成为抢电池的重要导火索。
02
供需预期大逆转?
从数据来看,这一波锂电行情早在近期就有所启动,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在11月短短10余个交易日内已累计上涨超18%,而同期A股多个锂电产业链板块也在利好催化下接连上涨,表现远好于大盘表现。
其中,近期表现最为强势的是与锂电有关的设备、材料等细分板块,近三个月来,天际股份、华盛锂电、海科新源、多氟多等相关的头部锂电产业链股已经强势飙涨2倍以上,另有十多只股价也翻了1倍以上。

这一现象,非常充分反映了今年以来在新能源车产销量加速放量、储能板块需求超激增,以及固态电池即将迎来大规模量产等重磅利好驱动下,市场对于锂电需求增长形成的强烈看好预期。
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2.7%。
其中,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77.2万辆,环比增长9.59%;销量171.5万辆,环比增长6.12%;累计出口201.4万辆,同比增幅90.36%;中游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产量也环比提升,对碳酸锂采购需求形成有效拉动。

1-10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达386.5GWh,同比增长41.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298.7GWh,占比77.3%,同比增长52.1%。
另一方面,储能领域需求同样火爆,1-10月国内储能电池累计装机量达128.3GWh,同比增长215.7%,且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占比92.6%。
此外,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在即是重要催化剂之一。
据报道,临近2025年底,工信部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或将进入中试验收阶段,市场预期有望取得良好效果,能量密度和循环次数有望超预期,固态电池主线有望再度聚焦。
目前全球近百家企业规划的固态电池产能合计达上百GWh: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底首发样车,2027年量产;还有比亚迪吉利、广汽等均将2027年定为装车关键节点。
还有,较为激进的目标包括孚能科技计划2025年底建成0.2GWh中试线,2026年实现第三代半固态电池量产,国轩高科首条中试线已贯通。
多重需求叠加下,头部电池企业满产运行,进一步放大了对上游材料的采购需求,进而推升价格上涨。
行业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锂电池核心原料碳酸锂的开始稳步回升,进入11月涨势进一步加剧,期货、现货价格同步走强,磷化工、氟化工产品等涨幅更为明显。
目前,多家机构认为2026年碳酸锂将出现明显需求缺口。2026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增速有望达30%-40%,需求达到190万吨,而2025年全球碳酸锂供应能力达170多万吨,供应增量仅能匹配25%的需求增长。这存在约20万吨的缺口,如果需求端进一步超预期增长,那么缺口还会进一步增大。
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此前碳酸锂价格低迷导致诸多矿企盈利预期不足,取消了后续资本开支,2026年新增产能大幅收缩至22.4万吨LCE,后续供应增长主要依赖现有项目产能爬坡,而非新增大型项目投产。
因此,对于明年碳酸锂的价格上涨、锂电产业链迎来量价齐升新格局的观点,机构已几乎达成一致。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锂电产业链的一些关键环节相关企业,在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依旧会迎来较为明显的业绩增长。
如锂电设备,三季度财报显示,行业已迎来三年来单季度盈利最好、增速最快阶段,头部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例如先导智能前三季度利润从一季度3亿多环比增至4亿多,订单增速约50%,并预计四季度收入、利润和毛利率将环比上升,其2025年订单规模约250亿,同比增速40%-50%,后续增长动力充足;
大族激光Q3度单季营收51亿元,同比增35.14%,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大增86.51%;
锂矿企业的业绩修复更为显著:
川能动力Q3营收同比增28.52%,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1210.80%,得益于旗下锂业公司投产且产能释放;
盛新锂能、中矿资源、西藏矿业Q3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实现扭亏,其中盛新锂能因锂价上涨及印尼工厂开始出货,锂业务成功实现盈利;
赣锋锂业Q3单季营业收入62.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1%;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激增364.02%,一举扭转上半年亏损局面。其中三季度锂盐销量约5万吨,环比增长约40%,锂盐业务大幅减亏。
截至目前,碳酸锂的期货价格四季度以来已累计上涨超30%,价格达到了9.5万元/吨,已经远远超出了行业的完全成本线,并且行业产销量价齐升,预期明年继续有上涨潜力。
这种格局之下,对于股市相关板块的看涨行情,有较大概率仍将获得市场资金的持续热炒。
03
小结
总的来看,这波锂电全产业链的大涨行情并非偶然的资金炒作,而是供需格局逆转、政策预期升温与机构资金回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于这个板块,市场认为,后续较为确定的方向可关注三个方向,一是低成本资源,如拥有非洲锂矿或南美盐湖资源的龙头企业;二是收益于储能需求爆发将直接拉动锂需求增长的储能电池相关龙头企业;三是在固态电池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核心材料的龙头企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强烈的看涨预期,目前多数相关标的已经提前大涨,透支了不少未来上涨潜力,需要审慎关注后续可能剧烈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