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香港站 赵岚
据国际金融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数据,今年1-10月,外资对中国股票的投资力度升至四年来最高,前十个月流入资金合计超500亿美元,2024年全年流入114亿美元,目前增长已超过3倍。
外国投资者热衷购买“具有创新性的”中国科技企业股票,掀起AI浪潮下外资对中国AI生态的持续关注。并且在近期全球市场对AI高估值泡沫的质疑声中,中国AI投资标的回报相对稳健,并未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冲击。
外资仍在挖掘中国AI产业的投资潜力,已从中游技术层和下游应用层,蔓延至包括电力、算力、金属、储能等上游基础层全产业链。
分散美股AI风险敞口 中国股票折价空间吸引外资持续流入
根据EPFR Global的数据,在4月美国关税风波结束后,外资对中国股票的净买入力度呈现上升趋势。在不同类别的客户交易行为中,买入占比约55%,卖出占比约45%。EPFR 指出,“虽然主动型基金今年卖出了更多中国股票,但是被动流入的资金显然更多,已经全然抵消了影响,外资长线基金仍持续关注中国股市,目前全球基金对中国 AI 的配置仍处于低配状态,未来投入空间显著。“
市场普遍认为,DeepSeek突破性AI产品的乍然问世掀起了外资对中国AI产业的投资热情,从而推动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买入力度升至四年新高。
IIF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0月,外资流入规模约506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全年的114亿美元,不过流入力度仍低于2021年736亿美元的纪录。当年,在全球股市普遍暗淡之下,中国稳定的经济环境使外资对中国资产抱有充足的信心。目前,外资流入幅度相较当年历史高点仍有200亿美元的空间。

全球投资者的涌入可能会带动市场重估中国科技企业的盈利前景。“2021年,沪深300指数率先走过冲击强力反弹并创下了历史新高。今年来看,即使中国资产今年已经有了亮眼的表现,但中国股市相对全球市场仍存在‘折价’交易。”法巴资管亚洲及全球新兴市场股票主管陈志凯对新浪财经表示,“中国在科技领域有一些全球领先的优秀公司,这些公司估值远不及美股同类标的,未来中国和美国在AI产业中可能是竞争性最强的两方,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速或也将向美国看齐。”
(中国股票相对全球仍有折价)法巴资管首席市场策略师Daniel Morris指出另一个原因,“外国投资者热衷于投资中国科技公司,还有部分考虑因素是希望借此分散对美国市场的风险敞口。尤其是像阿里巴巴等,他们的股价仍未到回到估值高点,相较于美国同行接近历史高位的水平,中国科技公司的交易价格更有吸引力” ,Morris称,“现在我们对中国市场谈的确实多了,毕竟你又不想把投资组合百分之百都放在纳斯达克上。”
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目前市盈率约23倍,腾讯、阿里等优质中资龙头科技公司动态市盈率仅约20-25倍,较纳斯达克指数的 37 倍仍有相当程度的折价。企业估值层面看, OpenAI 估值达 2000 亿美元,Anthropic 估值 1830 亿美元,而中国 AI 独角兽估值普遍在 20-350 亿美元区间,性价比优势显著。
国际投行今年持续看好中国 AI 产业潜力。高盛认为,AI 将为中国 GDP 贡献 20-30 个基点的增长,资本正从美股 “七巨头” 流向中国科技股;瑞银预测,三年后中国 AI 市值将达 4800 亿美元,年化回报率 10-1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摩根大通指出,中国 AI 与美国处于 “不同泡沫周期”,商业化落地能力构筑了核心安全垫。
美股AI概念“冷静时刻” 外资悄然挖掘来自中国的“AI新主线”
11月7日当周,英伟达、微软、特斯拉等美股AI八巨头财报后股价集体走弱,市值合计缩水超5万亿元人民币;上周纳斯达克指数单周下跌3%,创下4月美国加征关税风波后的最大单周跌幅,市场似乎忽然开始对AI泡沫展现出非凡的焦虑。
高盛研报预计,未来2年内AI相关资产可能面临20%的回调;早前10月,IMF 与英国央行也曾联合预警,AI 驱动的科技股估值已接近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水平,存在 “突然转向” 风险。
市场对AI概念的“投资狂热”似乎忽然迎来“冷静时刻” ,不过资金也并未放弃对AI产业的关注,而是转投估值更合理的AI基础设施概念股。据彭博终端数据,过去一个月,AI能源需求刺激AH股光伏概念、电力设备板块涨超10%,铝、铜等金属板块涨幅约9%,均跑赢大盘。
AI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和下游应用层。2020年至今,外资在中国AI标的的投资,多聚焦于包括核心算法、技术开发、技术组件的中游“技术引擎”,以及行业应用、通用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下游“落地场景”上,对电力、资源、算力以及数据采集存储等AI产业的上游“基石”缺乏关注。
麦格理分析师Charles Yonts表示,“过去几年,中国AI基础设施板块表现相对落后,目前部分子行业开始反弹,与美股相关行业的估值差距在缩小。如果中国加速在AI领域的投入,预计相关标的与美股的差距将被完全抹平。”
瑞银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张宁早前对新浪财经表示,中国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存在“适度超前”布局,预计“十五五”规划下,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信息通信网络等一切服务于AI规模性应用需求的基建行业将有较大的产业支持力度。
外资对中国AI基础设施板块愈发关注。美银预计,到2030年,AI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人民币,中国AI总资本支出的三分之一将投入在此。在算力扩张与政策推动下,中国的电力、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链将迎来价值重估。
外资关注的潜在受益板块
美银策略师Matty Zhao表示,“没有电力就没有AI。与美国、欧盟和东南亚相比,中国在AI电力基础设施方面具备优势,中国电力产能足、成本低、可再生能源占比高,同时电网与设备供应强劲。”
无独有偶,瑞银大中华区能源转型与新能源行业主管廖启华也对电力板块看法非常乐观,认为未来6-12个月电力板块火热行情仍将持续,预计中国2028-30年全国用电量年复合增长率约8-9%,其中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贡献率约为2.3个百分点。在海外电力设备短缺、AI数据中心建设等主题带动下,中国电力基建和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
法巴资管则重点关注资源领域铜价走势。法巴资管亚洲及全球新兴市场股票主管陈志凯表示,AI数据中心服务器建设、冷却系统、配电系统需要大量铜材,叠加供应端出现较大缺口,预计资源铜板块有较大向上动力。
美银预计,2030年中国AI直接用铜量将达到100万吨,占全球需求的5-6%,电网用途占比约达50%。此外,美银还看好铝资源在光伏、线缆等方面的应用,认为数据中心带动的铝需求将从2025年的33万吨增长至69.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6%。
麦格理关注光器件企业前景。麦格理分析师Arthur Lai认为,由于硅芯片升级存在物理限制,因此超大规模计算企业在推进AI部署时正将重点转向网络拓展。光学模块等AI网络高速互联技术将成为主要受惠者,预计这一市场在未来三年将实现70%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
责任编辑:郝欣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