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ag 7股价狂飙到巴菲特“最后一舞”建仓谷歌 华尔街巨头们坚定押注AI大浪潮

智通财经
10小时前

华尔街最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们通常更关注一级市场融资等私人投资市场,而非股票市场这类公开投资市场。但随着史无前例的人工智能大浪潮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彻底重塑经济,他们不得不密切关注最大规模公开上市科技股(比如英伟达谷歌微软等)的最新动态,而且他们目前并不担忧所谓的“AI泡沫”这类对于热门AI科技股的悲观论调。

在对“七大科技巨头”市值集中度过高以及可能出现AI泡沫破裂的这类看跌情绪所围绕的美国股票市场,管理着数百亿美元资金的两位资深投资经理在“Delivering Alpha”大会上表示,他们对美国前沿科技领域以及AI投资热潮相关的巨额资金流入趋势仍持看涨态度。

全球范围内的热门科技股在近期市场交易中表现出剧烈波动,尤其是股价屡创历史高点的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即“Mag 7”)在标普500指数中的市值权重集中度以及愈发高企的AI估值引发了交易压力。

然而,英伟达、美光以及台积电、SK海力士等这些受益于AI投资热潮的最热门AI科技股,仍然接近历史最高点位。与此同时,有着“股神”称号的沃伦·巴菲特所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了对于美国七大科技巨头之一(Mag 7)——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巨额投资,而几年前他们曾表示错失了投资机遇。对于将于明年正式退休的巴菲特来说,伯克希尔大举新建仓谷歌这一押注人工智能大浪潮的重磅操作,堪称股神在股票市场的“最后一舞”。

占据标普500指数高额权重(大约35%)的所谓“七大科技巨头”,即“Magnificent Seven”,它们包括: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英伟达、亚马逊以及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它们乃标普500指数屡创新高的核心推动力,也被华尔街顶级投资机构们视为在自互联网时代以来最大技术变革背景下最有能力为投资者们带来巨额回报的组合。

巨头们携手华尔街驳斥“AI泡沫论”

市值接近4万亿美元的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在上周表示,将在葡萄牙海岸建设一座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投资金额将高达100亿美元,这将成为其今年在欧洲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之一。微软重磅官宣的百亿美元AI数据中心投资,无疑驳斥了近期甚嚣尘上的“AI泡沫论调”这一悲观的AI看跌立场,用高达100亿美元真金白银续写“AI超级投资周期叙事”。 此外,AI芯片领军者AMD以及SSD存储巨头闪迪(SanDisk)公布AI热潮驱动之下的无比强劲业绩也在用事实驳斥“AI泡沫论调”。

对于AI泡沫,华尔街分析师们近期也集体发布研报抨击这种悲观论调,有分析师认为即使当前市场存在“AI泡沫”,也是处于泡沫正在成型的最早期泡沫阶段,距离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那种股票市场熊市暴跌时期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表示,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相关联的投资周期仍有大规模推进空间,将如今AI支出狂潮和科技股估值的飙升比作20世纪90年代末科技热潮的早期阶段,而非投机性顶峰。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高盛指出,“从多个量化指标来看,当前与AI相关的投资热潮,与1997年至1998年的科技股投资热潮更为相似,而非1999年或2000年的泡沫开始破裂的悲观状态”。1997年至1998年的狂热投资时期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生产力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生态的进步开始显现,但市场过度投机尚未形成。

瑞银分析师团队强调,随着全球AI算力产业链以及美股科技巨头们股价持续创新高,“人工智能泡沫”的出现条件正逐步具备,但是距离泡沫破裂可谓非常遥远。

瑞银表示,AI科技巨头们权重占比愈发庞大的美国股票市场仍处潜在的泡沫最早期阶段——即处于泡沫未成形阶段,远未达到堪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危险顶峰,主要因市场估值未达极端泡沫水平、科技投资占GDP比重可控,并且远未出现类似千禧年泡沫时期的极端并购案等见顶信号。来自法兴银行的分析师团队则表示,终结科技股牛市主导的“AI泡沫”的核心条件之一在于“美联储重启加息进程”,而这一点当前看来不可能实现。

在2022年末准确预测美股牛市,并且多次精准预言这轮牛市将长期延续下去的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Wedbush近日表示,AI投资狂潮驱动之下的2023年以来这一轮科技股牛市中存在各种短期扰动因素是很正常的现象,市场对于AI泡沫的恐慌情绪是短暂的,并且该机构坚定预测称:随着投资者们迫切希望通过股票市场“逢低买入”策略来布局这场史无前例的AI革命,美国科技股(基于纳斯达克100指数)将在今年剩余时间还有10%左右的上行空间。

无需担心“AI泡沫”以及科技股抛售浪潮

在过去一周的“Delivering Alpha”大会上,两家大型投资管理机构——资管规模高达1180亿美元的General Atlantic以及710亿美元的Coatue Management的负责人解释了他们为何不担心这一轮AI驱动的科技股牛市。

来自Coatue Management的创始人兼投资组合经理菲利普·拉丰(Philippe Laffont)表示,现在的AI投资热潮与“互联网泡沫时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他称之为“超大规模优势”,这是指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和亚马逊在内的现金流无比强劲的科技巨头们,预计将在明年投入超过5000亿美元继续大举进行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并且不同于互联网泡沫时代的是,这些现金流强劲且盈利能力稳健的科技巨头乃这股AI大浪潮的核心推动力,这一点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截然不同——当时多数领涨者为那些未盈利的公司。

General Atlantic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Bill Ford)也同意这一乐观立场,认为市场目前讨论的美元金额是对最大规模公开科技股充满信心的原因,而不是怀疑情绪。“推动这场AI变革的核心力量是大型科技公司以及像OpenAI这样的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们,他们有巨大优势。”他在采访中表示。

尽管福特表示,他领导的投资机构仍专注于私募市场的机遇,并在其投资的200家公司中积极布局了与AI应用有关联的投资标的——这些投资他表示正在向每个受益于AI的公司投入。但他补充道:“如果不了解甲骨文、谷歌以及微软等科技巨头们正在做什么,你无法进行好的投资决策。”“我们必须完全了解它们的所作所为,尽管我们并没有直接投资于它们。”福特表示。

“如果只看中私人公司而忽视大公司的战略、技术、市场变化,你可能就看不清大局,因而难以在私人市场取得优势。”福特在采访中表示。

General Atlantic已经在其投资组合公司中“积极”布局于AI,福特表示,他们已经看到“相当高的投资回报”,他补充表示,这只是应用级别的AI所带来的价值机遇的“前沿”,例如在客户服务、编码和数字营销等领域。

拉丰表示,他所领导的投资机构投资于公开和私营公司,他认为对于那些价值迅速上升的科技股产生担忧情绪是合理的,因为这可能与长期来看对估值的看涨观点相矛盾。因为对于公开交易的股票,他强调,虽然对未来有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信心没有提前被100%价格反映出来。他以甲骨文(Oracle)近期的股价k线图为例——尽管他没有特别指出对这家公司估值是否有担忧,其他市场怀疑者则最近对此发出了严峻警告,表示该股估值已经严重透支未来业绩预期——在过去一年中,甲骨文股价从每股150美元上涨到接近350美元,然后又迅速回落到220美元左右。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与AI相关的大型科技股看涨叙事如何迅速发生变化,在其情况下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的最佳例子。不久前,由于ChatGPT的风靡全球以及Google Gemini AI应用长期不及ChatGPT,一些投资者曾认为谷歌已经在AI竞争中全面落败。然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诠释何谓“后发制人”,凭借谷歌云计算平台以及基于Gemini AI应用的完整AI生态,token量以及谷歌云和Gemini创收规模持续攀升,现在Alphabet已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大型科技股。上周,即将退休的沃伦·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透露已在该公司巨额持股,这也很可能是巴菲特退休前的最后一笔大型仓位操作。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第三季度对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巨额投资引发全球投资者聚焦——Alphabet一举进入伯克希尔的前十大持仓(买入规模高达43亿美元),因为巴菲特之前曾表示,他错失了投资该公司的重大机遇。在2019年的伯克希尔会议上,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遗憾地表示,他们“搞砸了”,没有早点买入Alphabet,因为他们“可以看到我们自己业务中,谷歌广告的效果有多好。但我们只是坐在那里捻着大拇指”。当时,Alphabet的股价约为59美元。到了上周五,Alphabet股价收盘时已超过276美元,并且在上一季度——正是伯克希尔买入谷歌母公司股票的季度——股价从未低于170美元。

凭借近年来持续斥巨资投入的“Gemini AI应用软件完整生态”带来的强劲助力,谷歌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的整体份额可谓日益扩张,强势追赶亚马逊AWS以及微软Azure,诸多SaaS软件巨头以及像OpenAI这样的AI应用领军者们都开始与谷歌云平台进行长期合作。

谷歌2025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大幅上调2025年资本开支至910-930亿美元,加码与AI相关联的基础设施投资,2026年将进一步增加,更重要的是,谷歌旗下云平台Google Cloud营收同比大增34%至152亿美元,云端AI算力基础设施以及生成式AI解决方案一整套生态是最核心的增长驱动力,并且谷歌每月处理的token量从7月的980万亿激增至超过1300万亿,一年内增长超过20倍,凸显出谷歌在强劲AI支出的同时AI货币化轨迹同样无比强劲。

Q3业绩报告还显示,包含云端AI算力订单在内的Google Cloud云计算订单储备(backlog)环比激增46%,已升至1550亿美元,意味着未来几年有大量确定性的云计算和AI算力项目要落地,需要在全球范围的更大规模AI数据中心容量来进行全面消化。

纳斯达克上周以跌幅结束,这是自8月以来的第二次连续周跌幅,但仍低于历史最高点不到5%,并且高于200日均线。自从新冠疫情低点以来,美股市场的科技股基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经上涨超过245%。

AI投资热潮完全不同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

来自Coatue Management的拉丰表示,全球科技股快速上涨确实是投资者需要研究的现象,包括更好地理解不只是那些单纯看涨的案例,还有看跌者——例如有着“大空头”称号的这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精准做空的投资者迈克尔·布里(Michael Burry)最近声称,超大规模公司正在人为提高利润——但拉丰表示,当投资者们将2025年与2000年做比较时,所谓的看涨叙事是截然不同的。

他表示,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所有资本都是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商业模式相对可疑的未盈利新公司所驱动。”他强调:“今天,最大规模的公开上市科技公司正在朝着每年产出接近1万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发展,而且它们几乎没有负债。”

“而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市场中的大多数公司,即便它们产生了自由现金流,也是在‘大量负债’的情况下进行的,”拉丰表示,这使得它们在投资选择方面受到限制。

但在当前AI投资热潮,大型科技公司们则是另一个故事。“它们是由拥有真正负责任的董事会和具有强劲资本回报要求的华尔街巨头们进行投资,所以我认为这个系统是相当健康的,而且系统中隐含的杠杆作用非常小。”他强调。“我会保持警觉,但如果你问我‘我担心吗?’我目前还不担心它们,”他补充道。

拉丰和福特并不是“Delivering Alpha”大会上唯一对AI投资主题持看涨态度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管。来自摩根大通的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部门的首席执行官玛丽·卡拉汉·厄多斯(Mary Callahan Erdoes)在另一个小组中表示,投资者们应该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增长机遇,而不是当前的全球AI投资热潮是否存在泡沫。

福特表示,这些大型公开公司以及OpenAI等AI独角兽在彼此之间的相互投资——即所谓的循环AI经济——只是科技时代的一个典型现象,他认为这是看涨的标志,背后主要基于这些公司认为自己有“真正的机会在另一端”,此外这些巨额投资得到了它们当前产生的营收和利润的支持。

“它们都在为一个意义非常大的奖项而竞争,”福特表示,“并且现在就需要巨额投资以获胜。”他补充道。

“‘七大科技巨头’估值上涨的惊人之处在于其强大的盈利跟进能力。”他在采访中表示。“这不是市盈率从两倍到三倍的上涨跃迁。而是他们的盈利是长期存在的。”福特表示。

这两位华尔街最顶级机构投资者们都表示,尽管AI算力成本可能有所下降,但他们并不认为市场会因此崩溃,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非常典型的商品化的全球情境中。

“这就像汽油对发动机一样,”拉丰在采访中表示。“这很奇怪,因为如果我说价格下降时,P乘以Q应该为零,然而即使P下降,P乘以Q也可以接近无穷大,”他提到一个方程,规定了商品价格下降时,总营收机遇也会大幅下降,他试图表明,虽然随着价格的下降,商品的单位价格(P)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总的收入机会(P×Q)就会趋近于零,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指数级大幅增加。拉丰表示,他相信token计算能力的价格会大幅下降,但他称低价token所能做的“弹性几乎是无限宽广的”,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计算做出大量新的创新和改变,远超传统的价格下降导致的营收大幅减少。

“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不仅仅是智能和软件,还有汽车、类人形机器人和机器。我对未来十年以上的看法相当乐观,即使token价格大幅下降,整体的P乘以Q仍会实现强劲增长。” 这意味着,在拉丰看来,即使token计算的整体价格降低(P减少),它能催生的应用场景(Q)会大幅增加,从而推动整体市场价值的增长。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