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娜
昨天,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连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产业升级提速 新动能持续壮大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其中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增加值增长8%,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1—10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7%。
在工业稳增的基础上,产业升级态势持续凸显,制造业向中高端稳步迈进。1—10月规模以上数字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和12.3%。
产业升级也带动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8.7%,占全部出口总额的60.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向好态势,出口额增长7.3%,快于全部出口额增速,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
物价运行改善 市场供求优化
10月份CPI呈现积极变化,同比由降转涨,环比涨幅扩大。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0.2%,较9月份下降0.3%的态势实现扭转;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涨幅扩大。
据介绍,CPI的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以及服务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的带动,同时国际金价上涨的传导效应也起到一定作用。
PPI同样呈现改善迹象。10月份PPI同比下降2.1%,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收窄;环比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这一变化主要受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季节性用能需求增加以及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的输入性影响共同作用。
多重有利因素支撑 全年目标可期
当前,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进入冲刺阶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尽管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宏观经济四大指标表现稳健,为全年目标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需求潜能持续释放。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快于上年全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宏观政策持续显效。近期相关部门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盘活使用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出台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有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