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纤中心”)发布重磅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度正式启动牦牛绒公证检验工作。这一举措将青藏高原的“软黄金”纳入国家法定检验体系,不仅为牦牛绒产业立起质量“标尺”,更成为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产业支撑,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牦牛绒因纤维纤细、保暖性强被誉为“软黄金”,其产业发展直接关系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藏族聚居区牧民的切身利益。作为经专项立法确立的国家检验制度,纤维公证检验此次将牦牛绒纳入实施范围,既是市场监管部门与中纤中心履行质量监督法定职责的体现,更是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边疆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
我国牦牛存栏量占全球90%以上,其中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的牦牛占全国总量的65%,牦牛绒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产业发展受困于质量瓶颈:交易中“眼看手摸”的传统判定方式缺乏科学依据,牧民与收购企业常因品质争议产生纠纷;加之生产粗放、附加值低,尤其是缺少统一的质量检验分级标准,牦牛绒的市场价值始终未能充分释放,部分边远地区甚至出现牧民放弃采收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与利益损失。
“牦牛绒公证检验的启动,将从根本上破解这些产业痛点。”中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此项工作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该中心已针对牦牛绒“局部生产、全国流通”“季节生产、常年使用”的特点,构建了适配产业规律的检验工作模式。值得关注的是,检验经费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负担,将大幅降低牧民与企业的质量检测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科学的公证检验将为牦牛绒建立清晰的品质分级体系,让“按质定价、优质优价”成为产业常态。这不仅能提振牧民的生产信心,推动其规范采收加工,更能助力牦牛绒凭借明确的质量优势打开高端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中纤中心将通过标准化的检验流程、精准的品质数据,为牦牛绒产业搭建从产地到市场的质量桥梁,让这份来自青藏高原的“软黄金”真正成为边疆牧民的“致富绒”。
从保障民生利益到推动产业升级,牦牛绒公证检验的启动既是质量监管的创新实践,更是兴边富民的务实行动。中纤中心表示,将全力做好检验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人员培训等前期筹备工作,确保2026年检验工作顺利落地,以专业力量护航边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兴边富民贡献“纤检力量”。(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