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trina Hamlin为路透热点透视专栏作家,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香港11月3日 - 高档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军欧洲的下一个战场。尽管欧盟执委会去年对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但2025年迄今,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盟的销量几乎翻了一番。如今,比亚迪002594.SZ等中国车企将瞄准高端市场。新技术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意味着它们可以在宝马 BMWG.DE、保时捷等车企的本土市场与之一争高下。
欧盟去年10月开始实施的关税举措并未成为主要障碍。根据JATO Dynamics数据,2025年前8个月,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盟25个市场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7%上升到7.6%。汽车制造商也在转向其他动力系统,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以规避关税。数据显示,1-8月中国品牌在这25个国家的总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至逾30万辆。
中国车企有充分理由在西方市场扩大销售。在国内,车企们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根据AlixPartners数据,工厂每年生产的汽车数量是国内市场消费者每年购买量的两倍,这促使各汽车品牌不得不降低价格。尽管有关税,但出口通常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比亚迪已将欧洲大陆的售价提高到中国的两倍甚至三倍。
中国车企此前在欧洲推出大众车型取得初步成功,如上汽集团600104.SS的MG4和零跑汽车9863.HK的T03等,他们的售价分别约为3万欧元(34,986 美元)和2万欧元。但保时捷的Taycan或梅赛德斯-奔驰MBGn.DE的EQS等性能优越、配置更高的高档汽车正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目标。
中国国内市场的情况就预示着未来(欧洲市场)可能出现的局面。根据Bernstein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消费者需求疲软已导致高端品牌销量连续19个月下滑。但真正的输家是传统品牌。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的交付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同期奔驰在华销量下降了14%,而宝马的交付量则下降了16%。Automobility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德系品牌今年上半年销量下降了7%,而中国本土品牌销量则增长了四分之一。
尤其是中国品牌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根据有国资背景的赛力斯(Seres)601127.SS为其香港上市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高端电动汽车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超过一半。据彭博报道,去年该公司的AITO品牌成为中国售价50万元(70,195.14美元)以上车型中最畅销的品牌。
现在,比亚迪等中国车企都渴望在欧洲市场复制这一成功。下一波进入欧洲大陆或扩大在该市场业务的品牌包括比亚迪旗下腾势(Denza)、毛主席曾经最喜欢的红旗、上汽集团的IM品牌、小鹏汽车9868.HK、吉利汽车0175.HK的极氪等。后起之秀小米汽车1810.HK也准备进军欧洲市场。Visible Alpha调查的分析师们预计,尽管小米在2024年才卖出其第一辆车,但今年在华交付量将接近40万辆。
欧洲汽车业高管们并不感到害怕。他们一致认为,他们更成熟的汽车品牌所具有的知名度和历史使其相对于中国新进品牌具有持久的优势。麦肯锡(McKinsey)今年早些时候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买家在购买豪华汽车时将品牌传承视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同一调查还显示,在遍布非洲、亚洲、中东和欧洲的受访者中,71%表示在下次购买汽车时不太可能考虑中国汽车。
然而,10年前这些看法在中国也许也站得住脚。此外,中国本土品牌可以利用其他优势。诚然,卡拉OK机和内置冰箱等中国车企的许多创新技术在伦敦或柏林并不引人注目。但超长续航电池(比亚迪的一些混合动力车一次充电可行驶1,000多公里)和快速充电系统等先进技术可能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性价比是另一个诱惑。小米曾将其新款电动汽车SU7 Ultra与保时捷的Taycan Turbo进行对比,但其在中国的售价仅为Taycan Turbo的三分之一左右。实际上,许多汽车制造商不会把价格定得比老牌同行低太多,以免损害各自的品牌价值,但他们可以通过增加车辆的豪华配置来进行价格竞争。JATO分析师Juan Felipe Munoz-Vieira认为,腾势配备环绕式屏幕的未来风格驾驶舱将带来“惊艳效果”,注重身份的买家会乐于接受。
他们还受益于欧洲车企在中国的早期经验。例如,大众汽车VOWG.DE等公司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地采用“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打造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包括红旗在内的中国汽车品牌则宣传其“在欧洲,为欧洲”战略;小鹏汽车表示将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小米也在当地招聘研发人员。
如果目前的关税挡不住中国车企,欧洲政界人士可能会考虑设置更多贸易壁垒。例如,他们可能会提高关税、引入最低价格和配额,或对联网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规定。不过,中国企业仍有其他选择,比如本土化。Polestar AutomotiveA4N1y.F 、小鹏和比亚迪等车企都在推进在该地区的生产计划。比亚迪认为,它最快2028年就能在当地生产所有销往欧洲的汽车。
高端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承受中国价格战和特朗普关税之苦。据 Visible Alpha调查的分析师预计,梅赛德斯-奔驰和保时捷明年的息税前利润率将分别仅为6.8%和8.5%,约为2023年水平的一半。中国车企的下一波攻势意味着它们未来几年的日子仍不好过。(完)
Chinese brands' share in select European electric car markets https://www.reuters.com/graphics/BRV-BRV/myvmqmzgqvr/chart.png
Legacy premium brands have seen their China sales sink https://www.reuters.com/graphics/BRV-BRV/mypmqmzoqpr/chart.png
Chinese brands' share of the premium electric vehicle market is increasing https://www.reuters.com/graphics/BRV-BRV/jnpwkgmympw/chart.png
Chinese manufacturers' share of Western Europe's car market is rising https://www.reuters.com/graphics/BRV-BRV/egvbqroekpq/chart.png
(编审 李爽)
((shuang.li@thomsonreuters.com; 86-10-5669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