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国内银行股三季度“自然触底”,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迎配置良机

环球网
10/21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10月20日,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经历三季度的季节性调整后,中国国内银行股正步入周期性底部,并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第一季度将迎来良好的投资机会。该行强调,此轮周期触底是中国金融体系首次在没有大规模刺激政策干预下实现的“自然出清”,标志着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自然触底”:无强刺激下的健康修复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分析师团队在10月20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多项经济指标显示,国内银行体系的调整正接近尾声。尤为关键的是,此次触底过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M1(狭义货币供应)增速的反弹以及工业企业利润的改善,均在未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背景下实现。

“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它表明中国经济的内部循环动能正在增强,金融体系对政策刺激的依赖度降低,更健康的‘自然周期性触底’正在发生。”

四重利好支撑,银行股重估在即

研报分析认为,四大因素将共同支撑银行股在接下来的季度展开价值重估:其一,股息派发窗口临近。第四季度往往是上市银行密集派发股息的时期,高股息特性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其二,利率环境企稳;市场利率趋于稳定,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为盈利能力提供支撑。

其三,政策性工具落地;约5000亿元人民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陆续投放,将为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并引导信贷投向特定领域,优化资产结构。

其四,政策路径更可持续;当前的政策支持更加注重精准和可持续,避免了“大水漫灌”,为银行业创造了更可预测的经营环境。

投资逻辑生变:聚焦“优质银行”

摩根士丹利同时提醒,过去那种依赖宏观强刺激的投资逻辑已经失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关注点应进行战略性转移。

“未来的超额收益将不再来源于板块性的β行情,而是α机会。”分析师指出,“关键在于识别那些在‘自然出清’环境中,能够凭借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更高效的经营模式和更优质的客户基础,实现盈利更早、更强劲反弹的头部银行。”

这意味着,资产质量过硬、盈利确定性高、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优质银行股,将成为下一阶段市场关注的焦点。(水手)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