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陷入“为用而用”困境?三百余名校长齐聚,反思AI时代如何教学

市场资讯
10/1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17日,2025年长三角校长论坛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举行。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图

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AI应用是否陷入了“为用而用”困境?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又面临哪些挑战?

10月17日,主题为“AI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2025年长三角校长论坛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举行,来自沪苏浙皖的三百余名校长齐聚上海,反思AI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表示,人工智能的冲击提醒我们,学校教育必须要做出改变了,现在的标准化培养人才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学校应该大胆改革,改变学科设置,缩短学制,根据社会需求反推人才培养的形式,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夏红梅认为,人工智能应用目前正陷入“为用而用”的场景困境,最大的误区是技术工具与育人目标“两张皮”。热衷于引入炫酷平台,结果AI“悬浮”于真实教学之上,沦为汇报亮点。更深的隐患在于“效率陷阱”:许多应用止步于精准推送习题、快速批改作业,反而强化了“灌输式”教学。AI若只服务于知识传递的效率,而非赋能思维与创新,便是用21世纪技术固化19世纪模式。夏红梅建议,人工智能不应是替代教师的“讲师”,更不是刷题机器,而应成为师生的“认知伙伴”与“赋能引擎”。

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自2001年起,便致力于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提出了科学教育的3A愿景,即All(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ACTION(面向真实世界的探究行动)和AI(人工智能的深度介入),旨在通过深度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坦言,在智能时代浪潮下,学校科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下科学教育的目标,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层面,内容也常常存在一定滞后性,更与真实世界相脱节,缺乏和实际应用、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何莉认为,技术浪潮奔涌向前,若不加审慎引导,科学教育易陷入“技术至上”的窠臼。未来应当构建“技术赋能而不越位”的生态,让数智技术成为拓展教育边界的得力助手,而非束缚教育灵性的框架。更要坚守科学教育本真——培育善驭技术、心怀敬畏、精于思创的完整之人,使其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征程中,既能借助技术之力,又能保持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在思辨与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贡献的统一。

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表示,会被AI取代的岗位很多,但也有一些岗位不会被取代,比如服务“一老一小”的岗位,即服务老年人和婴幼儿的岗位,再比如水管工、空调安装工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岗位。

与会的长三角校长和嘉宾们达成共识:AI时代下,教育智能化、数字化在不断变革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未来,学校如何在技术整合、课程设计、教师角色、评价体系等层面做好系统性重构,才是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关键所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