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赵奕 上海摄影报道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注入的核心动力。
10月15日至17日,第八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下称“长三角科交会”)在上海嘉定举行。“微创手术”机器人、亲情聊愈机器人、团餐AI无感结算系统等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在科交会现场一一展示,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助力。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热土。”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在科交会开幕式上表示,自2018年嘉定与长三角兄弟城市共同举办长三角科交会以来,科交会越办越好,“朋友圈”越做越大,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服务区域协同创新的金字招牌、促成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深化兄弟城市合作的桥梁纽带。
科交会硬核秀
长三角的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已是最能凸显其特色的突出亮色之一。历经七载积淀,长三角科交会已服务超4000家次高校院所、科技企业,通过近400场专业论坛、路演对接等活动,累计带动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超17亿元,已成长为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品牌。
在科交会现场,中核集团核工业第八研究所融合材料、工艺、AI三大技术打造人形机器人的金属测试部件,有望使人形机器人开发周期缩短至原有1/5—1/2,更适应智能产品升级换代节奏快、定制化需求旺盛的现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显性综合成本上,由于开发周期缩短带来的研发人员费用降低、无模开发验证带来的工装模具费用降低将有效覆盖打印加工所带来的通用设备和材料费用的提高,不亚于甚至明显优于传统模式。
术锐机器人本次展出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平台、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手术器械及附件等构成。术者操控医生控制台上的主操作器,对患者手术平台上装载的可形变手术器械和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进行遥操作。术锐机器人品牌负责人陈心奕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款机器人采用国际首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具有运动范围广、负载能力强和可靠性高等技术优势,4支蛇形手术臂通过外径仅2.5厘米的多通道鞘管进入,不仅可以提高操作者精细化水平,还能够减少手术创伤。
据其介绍,术锐机器人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依据“科技成果、自主转化”相关政策创立,是一家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及配套器械产品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其掌握腔镜手术机器人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25年9月末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专利申请超800项。
在南通展区,江苏铁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高光学性能YAG透明陶瓷解决了制约我国透明防护技术发展的问题。据介绍,该产品成功突破大尺寸透明陶瓷成型与烧结的关键技术难题,其技术参数与应用价值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长三角国智(上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本次展出的高危儿脑瘫早期预测AI辅助系统面向母亲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存在不利生长发育因素的特殊人群。该系统通过基于骨架识别的机器学习技术,对高危儿全身运动视频进行连续、客观、定量的分析与分类,生成标准化AI评估报告,并可辅助医师制定早期干预方案。

该公司算法工程师张子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系统可通过数据图表直观呈现评估病例数量、AI与医生评估结果统计等信息,为临床影像评估提供数据化决策支持。五折交叉验证显示,模型整体准确率达93.1%,敏感度94.0%,假阳性和假阴性误判率低,能够为高危儿脑瘫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可靠、科学的技术支持。
科创共同体发力
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策源地,长三角将协力建设科创共同体作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长三角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4项,占全国45.8%,其中近1/4为区域合作项目;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国内发明专利中,合作申请达9545件;2024年,三省一市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1年增长了1.45倍。
在政策支持方面,2022年,江浙沪皖科技部门联合发布《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首次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9月1日起,由沪苏浙皖通过协同立法形成的《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已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推动长三角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战略支柱作用,成为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目前,长三角已建设了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还拥有上海光源、合肥先进光源、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一大批科研“大国重器”。
此前,科技部会同三省一市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探索以“揭榜挂帅”形式,组织跨区域联合攻关计划。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依托长三角科交会平台,嘉定、南通、太仓、昆山、无锡、湖州、绍兴、温州等兄弟城市共同携手,持续以“揭榜挂帅”形式广发英雄帖,广泛对接企业技术需求680余项,搭起企业“出题”、政府“接题”、高校院所“答题”的直通桥,遴选形成“揭榜挂帅”需求榜单,助力推动市场需求和成果转化的“双向奔赴”。
本次科交会上,一批面向未来产业的高能级、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其中,上海胜算速惠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胜算云”)凭借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产业价值成为焦点,作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培育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并同步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
针对AI产业“创新易、落地难”的核心痛点,胜算云创新提出“拎模入驻”模式,即AI开发者无需投入任何前期基建成本,仅需将自主研发的模型上传至平台,即可快速完成商业化落地。长三角国创中心方面表示,胜算云的平台将成为长三角AI企业协同发展的纽带,推动区域内的算力、模型、人才资源高效流动,打破“区域壁垒”与“资源孤岛”,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AI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低空经济作为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风口。而嘉昆太三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与丰富的创新资源,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协同发展中具备天然优势。
“当前低空经济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地,国家政策规划明确提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生态,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肩负着探索低空经济协同创新的使命。作为长三角沪宁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城市,嘉定、昆山、太仓,地理位置毗邻,发展理念契合,资源禀赋互补,急需通过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探索跨区域合作的示范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执行主任汪航在科交会低空经济协同发展论坛上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