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LEDindustry)
据黄埔官微 9 月 1 日晚报道,TCL 华星第 8.6 代印刷 OLED 生产线一期项目正式落地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和通二路 36 号研发楼一层 101 室。该项目总投资高达 2950000 万元,总用地面积约 551181㎡,总建筑面积约 935950.42㎡,涵盖生产厂房、模组厂、动力站、废水处理站、特气化小栋号等建(构)筑物。项目规划生产中小尺寸高附加值产品,具体包括 IT 显示屏、车载显示器、医疗、工控、航空等领域的专业显示器以及商用显示面板,并配套建设模组工厂。
从企业主体来看,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8 月 11 日,广州华星光电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军,注册资本 10 亿人民币。经股权穿透可知,该公司由 TCL 科技旗下的 TCL 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意味着 TCL 华星对该印刷 OLED 项目拥有完全控制权,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本与技术支撑。
关于TCL华星印刷OLED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与技术验证(2013-2017 年)
2013 年,TCL 华星选择印刷 OLED 作为中大尺寸 OLED 屏幕技术路线。2014 年,与 TEL 合作,利用爱普生研发的打印设备,成功制作出 31 吋 OLED 屏幕样品并点亮,初步验证了印刷 OLED 的可行性。2015 年,投资印刷 OLED 设备公司 Kateeva,开始组建 4.5 代印刷 OLED 实验产线。2017 年,成功开发出 31 吋透明印刷 OLED 屏幕,进一步坚定了探索信心。
艰难抉择与坚定前行(2013-2019 年)
2013 年 LG Display 利用蒸镀工艺推出 55 吋 OLED 屏幕后,TCL 华星内部研究人员分成红蓝军,同时跟进 “白光 OLED” 方案和印刷 OLED 技术。随着研究深入,因行业资本集中,需巨额资金投入,TCL 华星最终选择印刷 OLED,因其不受行业领先者专利和供应链制约,潜力巨大。
量产筹备的重重困难(2019-2023 年)
2019 年,TCL 华星小尺寸 OLED 屏幕产线 t4 量产,OLED 研发中心将重心转向印刷 OLED 工艺筹备量产。但面临技术瓶颈、资源短缺、供应链不完善等问题,如供应商少、价格难谈、产品质量不稳定等。TCL华星提出换用无机阳极材料的方案,缓解了成膜均一性问题。为解决量产难题,2020 年 4 月与 JOLED 合作,注资 20 亿元,借其量产线当作中试线。2022 年 5 月,终于造出能点亮的 65 吋屏幕。2023 年 3 月,JOLED 破产,TCL 华星买下其印刷设备,自行建产线。
量产突破与未来规划(2024 年 - 至今)
2024 年 11 月 16 日,首支投产的印刷 OLED 屏幕进入量产阶段,首款量产产品为用于医疗设备的 21.6 吋 4K 显示屏。未来,TCL 华星计划用当前量产线生产面向 C 端消费者的产品,如笔记本、平板、显示器等,并继续推动技术升级,拓展应用领域。
结语
随着TCL 华星第 8.6 代印刷 OLED 生产线一期项目的落地,是其在印刷 OLED 领域多年深耕的重大成果。从早期探索到如今的量产突破,TCL 华星跨越重重难关,凭借坚定的技术路线选择和持续的创新投入,在全球显示技术竞争中占据了重要一席。随着该项目的推进,不仅将进一步丰富 TCL 华星的产品矩阵,推动其在中小尺寸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的拓展,还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显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