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富国基金基金经理赵伟分享了对医药市场尤其对创新药的看法。赵伟指出,创新药现在是起点,刚刚开始。现在医药股对政策影响正在减弱,因为中国医药,特别是创新药,正在走向全球化。未来创新药对国内政策的敏感度会越来越低。未来中国创新药企将分享美国最大创新药市场的利润。5-10年后,美国主流抗癌药很可能都是中国药。未来投资要看胜率和赔率,真正的大单品可能是下一个十倍股。他认为自免和代谢领域机会很大。
赵伟表示,他们统计了从1973年到2021年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发现高收益行业主要集中在成长股,尤其是科技、医药和消费。所以还是要聚焦科技、医药、消费这些成长股,它们能平滑短期金融周期带来的大幅回撤。
现在医药股对政策影响正在减弱,因为中国医药,特别是创新药,正在走向全球化。未来创新药对国内政策的敏感度会越来越低,因为中国创新药已经站上了全球舞台。赵伟任认为,现在医药只是起点,刚刚开始。从今年、明年开始,国内获批新药的数量还会持续增长,未来中国创新药的获批量很可能会迎来井喷。
同时,国内政策也一直在支持创新药,医保局过去因为资金紧张,对现有产品采取了降价措施,第一次降价幅度很大,这也让大家担心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板块盈利能力。但从去年开始,包括全产业链政策在内,各方面都在支持创新药,医保局的态度也持续转暖,资本市场能明显感受到。
对于创新药价格高不高,赵伟指出,一方面,国内创新药国产化率低,另一方面,海外创新药价格高,这导致创新药在医保中的渗透率偏低。但过去几年,创新药的支付比例增速远超医药整体增速。未来我们也许达不到美国80%的水平,但30%甚至40%的渗透率是有可能的,30%肯定没问题。国内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已经出现了阶段性底部,甚至出现了V型反转。
经过十年积累,港股18A、A股688等创新药公司很多已能盈利。不是所有创新药企都年年亏损,有的公司一年就能赚十亿,第二年三十亿。持续投入后的回报非常丰厚。
此外,这轮创新药行情的最核心逻辑是出海。赵伟认为未来美国小型biotech企业的很多生意会被中国企业取代,两个指数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就是中国竞争力的体现。如果大家认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逻辑,回到选股问题,他们内部有个总结:要快、要好、要出海。
未来中国创新药企将分享美国最大创新药市场的利润。5-10年后,美国主流抗癌药很可能都是中国药。从投资角度看,过去两年他们重点投资了I/O和ADC市场。肿瘤是美国和中国最大的治疗领域。以前主流是化疗,后来免疫治疗(I/O)成为主流。ADC领域同样如此,中国ADC已经全面登上历史舞台。受益于I/O和ADC的升级,很多公司成长迅速。未来ADC投资会逐步落地,三期临床要在2027、2028年在美国获批成药。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公司和分子站上全球舞台。
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单品。赵伟表示,未来投资要看胜率和赔率,真正的大单品可能是下一个十倍股。他们认为自免和代谢领域机会很大。因为这在全球非常大的市场中,这一类个股可能有非常好的丰厚机会。GLP-1包括礼来的替尔泊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都是减肥领域的重磅药。国内GLP-1分子也在临床优化,有望进入美国市场。老年痴呆也是美国最大未被满足的临床市场。基因编辑药物也是未来很有前景的领域,现在虽然还早,但值得关注。siRNA小核酸、细胞基因治疗、成药的核素药物等,都是美国药企重点关注的方向,也是他们投资持续关注的品类。
另外,医疗器械现在有点像两年前的创新药。未来1-2年虽然整体跑不过创新药,但从绝对收益和赔率来看,下行风险小、上行空间也有。政策上也支持创新器械国产化,特别是创新类器械。医疗器械主要有两个逻辑:一是出海,二是创新。未来三年,国内医疗器械业绩企稳,同时创新产品不断推出,股价会上涨。并购逻辑也会展开,未来两三年并购很可能成为行业最大主题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