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黄帅 通讯员 黄洁
广东省东莞市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1260余年的建城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位于东莞市莞城骑楼群核心地带的东莞记忆主题邮局,凭借独特的传统国潮美学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悄然成为东莞记忆街区的新地标。自今年4月30日正式揭牌运营以来,该邮局日均接待游客千余人。秉持“以邮彰文、以邮促旅、以邮惠民”的核心理念,东莞记忆主题邮局正书写着百年邮政与城市共生的崭新篇章,让人们在探寻中深刻感受到东莞市不仅是工业重镇,更是历史文化名城。
百年邮路:
从大清邮局到文化长廊的时空对话
东莞记忆主题邮局的诞生,源于一段跨越世纪的历史渊源。1901年,东莞首家大清邮政局在莞城坑涌尾(今东莞记忆项目核心区)开办,成为近代邮政体系在东莞的起点。如今,这座重启的主题邮局以“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使命,通过历史文化展区、邮政普遍服务区、盖戳区、未来一封信区、文创产品展区等多个功能分区,让人们深入体验百年邮路文化。
在邮政历史文化展区,一面镶嵌着1901年大清邮政局老照片的铜雕墙格外醒目。展区内,1878年发行的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复刻版、20世纪50年代的邮政日戳、20世纪90年代的汇兑票据等珍贵文物,串联起东莞邮政从传统驿站到现代物流的变迁脉络。
在文创产品展区,“东莞记忆盖戳本”“骑楼积木冰箱贴”“阿奇雪糕文创”等产品琳琅满目。“这套‘美丽东莞’绘画版明信片卖得最好,是本地画家梁永明手绘印刷的,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东莞市邮政分公司邮政业务部讲解员文扬介绍,融入虎门炮台元素的金属书签、可园园林图案的丝绸明信片、会发光的LED邮票灯等200余种文创产品,还有东莞记忆特色纪念戳和联名文创产品深受游客欢迎,将东莞文脉转化为可带走的城市符号。
该邮局推出的12枚“东莞记忆”特色纪念戳,融入虎门炮台、可园园林、骑楼等城市元素,吸引众多集章爱好者专程打卡。“每个邮戳都是一个故事。”集章达人李先生展示着盖满邮戳的本子,“集齐所有邮戳,就像走完了东莞的历史文化长廊。”
沉浸式体验:
从集章打卡到情感传递的文化共振
二楼的历史长廊里,一组老照片默默讲述着东莞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的邮电大楼前,打工者排成长龙;柜台里的营业员用算盘核对汇票金额;墙上贴纸“汇款2.5元起”泛黄的价目表……“东莞曾是‘世界工厂’,外来建设者通过邮政汇兑寄回工资、传递家书。”东莞市邮政分公司主题邮局主管陈友林介绍,这里每张泛黄的单据的汇款金额从50元到2000元不等,承载着无数外来务工者的回忆。
在主题邮局二楼,“给未来的一封信”专区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边休息边欣赏窗外美景,还能将满载期许的信件投入复古邮箱。东莞市邮政城区分公司营业员徐燕媚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来东莞旅游的老人。在参观邮政历史展区时,老人看到1990年的汇兑票据,瞬间眼眶泛红。“那时每月工资400元,要寄300元回老家,逢年过节回不去,家里会把特产寄过来。”老人回忆起当年在东莞打工的岁月,提笔给远在老家的孙子写下一封信,详细讲述了自己在东莞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用纸笔记录下这段旅途中重拾的记忆。徐燕媚帮他寄出信件时,老人满怀感激。
“那一幕让我深刻体会到,邮局不仅是一个场所,更是情感传递的纽带,每天都能听到游客分享在东莞的故事。”徐燕媚说,在这里他见证了无数游客与东莞记忆之间产生的情感连接,不仅传播了东莞文化,还为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并非简单的寄信,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徐燕媚说,这里有情侣相约十年后共读的情书,有父母写给新生儿的成长寄语,还有外地游客记录东莞印象的“城市情书”。这一切,既是时光的记忆,也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美好的传承。
正如邮局墙上的标语所说:“邮筒里藏着过去的故事,也装着未来的期待。”从1901年的大清邮政局到2025年的东莞记忆主题邮局,不变的是连接城市与人心的温度。
“我们将邮政文化和东莞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发了很多系列文创产品。同时,邮局将定时开展一些有关东莞非遗的沙龙和活动,为年轻人提供打卡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陈友林表示,接下来,东莞邮政分公司将紧抓中国潮玩之都的东莞城市定位、地区潮玩产业优势,建设“中国潮玩主题邮局”,将百年邮政的深厚底蕴,以年轻、时尚、最潮的方式传播,为地方文化经济贡献邮政力量。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