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研报虎)
1.1.1智能演进,电子电气架构复杂化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竞争下半场,智能化赋能并向自动驾驶时代发展,成为电动智能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智能化逐步深入的推动下,大量零部件电子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普遍投入应用,“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上车的分布式电子控制电源(ECU)逐渐难以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求,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升级呼之欲出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主要厂商规划有细节差异,但整体趋势呈现由分布式向域控制进化,再向域融合及中央控制,最终走向云控结合的发展态势
汽车智能化发展,计算芯片进化
分布式到域控制再到中央控制,ECU向SOC芯片发展进化
从EEA架构发展进化路线看,当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处于域控制向域融合进化,并逐步探索中央控制的发展阶段
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向域控制架构发展,从智能驾驶与控制器角度看,2025年4月渗透率已达24%,行业发展进入成长期
从不同企业的技术情况来看,特斯拉MODEL3使用中央电脑和区域控制器结合的方案(左L,右R,前F),而其他国内外主要车企仍然基于功能域进行开发,并持续推动跨域融合
无论中央控制、区域控制抑或域控制,控制器的集成性、复杂性都显著增加,传统ECU(电子控制单元)已经无法满足车载需求,SOC芯片成为发展智能车的重要基础
风险提示
国内外政策波动预期风险。我们假定国内对电动智能汽车产业政策保持稳定,对自动驾驶、V2X、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鼓励趋势不变,海外对汽车及具身智能产业链出海短期相关壁垒温和。若相关政策超预期,则存在行业发展不达预期风险。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短期需求弹性大,若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或导致汽车市场整体增速不及预期,智能汽车虽然具有科技属性但仍受汽车消费周期影响,其波动带动车载SOC芯片风险
竞争环境恶化风险。随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在汽车竞争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以及主要技术在广义AI方向的收敛,车企和部分算法公司加快进入SOC芯片领域,舱泊一体,舱驾融合、中央融合、AI本地化、高算力等成为主要企业正向竞逐的新方向。行业竞争格局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新技术迭代风险。当前无论是智能化软件技术还是汽车、人形机器人硬件技术都处于迭代升级过程中,部分技术路径尚未收敛,当前领先的企业仍面临在未来未能及时跟进技术进化节奏,面临技术领先优势被颠覆的风险,同时也存在新兴具身智能等领域对汽车产业的扰动风险
上游原材料价格超预期风险。报告基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得出结论,但不排除价格存在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这些将冲击相关企业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