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从已有产能看,A股大多数一级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其中中游制造较上游资源品更突出。从潜在增量产能看,多数行业扩产意愿已降至底部,半数以上具备较强扩产能力。从已有和潜在两个维度刻画行业的反内卷轨迹,不同生命周期行业产能出清信号并不相同:①对于传统行业,关注扩产能力改善;②对于新兴行业,信号是扩产意愿和能力回到低位。
7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强调当下宏观环境下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必要性,引发市场对于反内卷的关注。那么目前不同行业的产能出清进展如何?本文将讨论上市公司层面各行业产能利用率及其潜在增量产能的测算方法,并考察各行业所处的位置和轨迹趋势。
已有产能的利用水平如何?首先,我们测算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基本思路是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测算单个企业在给定资本、人力要素情况下,实际产出与潜在最大产出的比值。其次,我们再根据每一时期个股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为权重,进一步加总得到行业产能利用率,并根据历史行业成分变动进行调整。最后,我们进一步用HP滤波法,提取行业产能利用率运行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项。对于当下宏微观环境而言,寻找短周期的拐点似乎更为重要,截至25Q1,多数行业普遍存在“内卷式”竞争问题,其产能利用水平处在历史低位,仅家电、电子行业产能利用率在高位上行,具体情况详见表2。
各行业还有多少潜在增量产能?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能的边际变动同样会影响产能利用率的走势,尤其是会影响拐点出现的时刻。我们分别从扩产意愿和能力两个维度来测算特定行业的潜在新增产能高低:扩产意愿方面,我们以行业capex/折旧摊销的历史分位水平来衡量意愿大小,当一个行业购买、维护长期资产的开支远大于资产随时间减少的折旧,这可能表明行业内的企业正在积极投资用于扩产,截至25Q1,大多数行业的扩产意愿处在历史低位水平,仅公用事业、煤炭、有色行业相对较强;扩产能力方面,其主要取决于行业内企业当前的现金储备,以及现金流状况,目前多数一级行业扩产能力处在历史中高水平,其中通信、农林牧渔、家电等行业现金流健康度较高。
行业产能出清的轨迹如何运动?通过考察不同类型行业的产能出清过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产能出清的路径、拐点出现信号并不相同。
新兴行业:出清信号是现金能力且扩产意愿降至低位。回顾11-15年光伏产能过剩,其在12年经历了产能利用率的快速下行,于13Q1达到阶段性低点,此后在低位震荡两年左右。这一期间内光伏的潜在增量产能两次震荡下行,第一次现金能力降至0%但扩产意愿仍高,同时,12年下半年后其现金能力又有所改善,因此行业出清并未充分,直至第二次其现金能力和扩产意愿均降至0%(14Q2)后,行业过剩压力才得到较大缓解。
传统行业:出清信号是现金能力改善。回顾上一轮产能过剩中较为典型的钢铁、煤炭行业,两者均经历了漫长的潜在增量产能下降过程,分别自14Q2、11Q4开始回落至17Q2的0%。在这一过程中两者产能利用率先降后升,因此在产能运行轨迹上总体呈现“V”字形。值得注意的是,在临近产能利用率拐点时,行业的现金能力会率先自底部回升,然而由于扩产意愿仍在下降,潜在增量产能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下行。
借鉴上一轮不同行业出清经验,我们进一步讨论这一轮行业“反内卷”进程将如何演绎。新能源方面,当前锂电、光伏产能利用率已至前低,其中锂电的潜在增量产能和产能利用率较光伏更早回落。目前两者的扩产意愿已接近10年以来0%分位、但现金能力仍在历史中位水平附近,假设在未来需求没有明显增量的情况下,后续行业或延续当前产能利用率较低水平波折运行。
传统行业方面,这一轮上游资源品行业并未面临类似上一轮的供给严重过剩的困局,其产能利用率回落主因需求下滑导致,截至25Q1,当前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已接近19年低点,其中基础化工、钢铁已出现趋势性的现金能力改善的信号。
风险提示:产能数据为估算值。
注:本文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发布的《从产能周期视角看“反内卷”》,报告分析师:吴信坤、刘颖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