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一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停工停产,炼厂倒闭潮真的来了?

广州化工交易中心
07-11

以下为部分网友评论

21%产能或被迫退出,全球炼厂正上演倒闭潮!

现在炼油行业多艰难?伍德麦肯兹最新发布的《全球炼油厂关闭威胁分析》揭示了行业转型期的残酷现实:至2035年,全球21%的炼油产能(1840万桶/日)可能被迫退出市场。这一系统性风险源于石油需求峰值临近、碳成本激增与技术迭代的多重挤压,不同区域与资产类别的生存能力呈现显著分化。

一、利润率压力与市场重构挑战

尽管当前能源价格波动支撑炼油毛利维持高位,但这一短期红利难以扭转行业长期衰退趋势。研究显示,2030年代初全球石油需求触顶后,产能过剩将导致炼油毛利持续下滑。欧洲市场已率先暴露结构性矛盾——电动汽车普及使成品油年需求下降1.5%-2%,叠加欧盟碳价年均8%-12%的增幅,部分炼厂运营边际利润已压缩至盈亏平衡线边缘。

独立炼油装置成为风险集中区,其缺乏向化工品延伸的能力,在原料成本攀升与需求萎缩的双向挤压下尤为脆弱。即便配置深度转化装置的复杂炼厂,也因区域碳价差异陷入竞争劣势:欧盟炼厂碳成本占比高达运营支出的15%-20%,较亚洲同类装置高出5-8个百分点。

二、石化一体化的有限防护作用

与化工装置耦合的炼油资产展现出更强韧性,其30%-40%的毛利来自化工品销售,可部分对冲成品油市场波动。但该模式并非万能解药:在101家高危炼厂中,仅13家配置蒸汽裂解装置,且北美页岩气产区的裂解装置正面临原料价格波动与产能过剩冲击。一旦核心化工单元停摆,关联炼厂将丧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通道,其关停风险反而较独立炼油装置提升40%。

三、所有权结构的战略缓冲效应

国家石油公司(NOC)控制的炼厂展现出独特抗风险能力。尽管NOC资产占风险产能的35%,但在能源安全目标驱动下,中东、拉美等地炼厂往往通过财政补贴维持运营。相比之下,国际石油公司(IOC)正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2020年以来已出售全球12%的炼油产能,未来碳约束区域的低效装置将继续成为优先处置对象。

四、碳成本驱动的技术竞赛

碳定价机制的深化正在重塑行业竞争规则。欧盟、英国等严格碳价管辖区,2035年碳成本预计突破150美元/吨,迫使炼油商必须在CCUS、生物燃料等领域进行10-20亿美元级技术改造投资。未进行低碳转型的炼厂,其净现金利润率将被碳成本侵蚀5-8个百分点,彻底丧失经济可行性。

五、区域风险格局与核心生存要素

欧洲与中国:包揽全球78%的高危产能,其中欧洲60%产能处于中度风险区间,主因需求萎缩与碳政策双重压力。

亚太地区:28家深度转化型炼厂贡献区域40%产能,凭借技术复杂性与一体化优势,构成全球30%的低风险产能。

北美市场:8家中低风险炼厂依赖区域供需平衡,但缺乏化工配套的装置仍面临长期压力。

六、行业突围逻辑重构

至2035年的产能洗牌本质是一场多维能力竞赛:NOC凭借政策护盾维持战略资产,IOC通过技术迭代保留低碳枢纽,而独立炼厂则需在区域供需壁垒中寻找生存空间。对于参与者而言,能否将碳成本转化为技术壁垒,将决定其在这场产业重构中的最终席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