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曲忠芳北京报道
6月30日,正值亚马逊电子墨水屏阅读器Kindle退出中国市场两周年。在社会大众的视野里,电子纸、墨水屏、阅读器这些曾经的热词,似乎已是明日黄花,销声匿迹。然而,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电子纸生态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向外界发声“中国电子纸产业并没有死掉,而是快速生长”。
在论坛现场,洛图科技COO(首席运营官)王育红发布了《电子纸显示技术主要应用终端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电子纸应用终端目前在记录的、被使用的应用终端出货量已达到3.79亿片,同比增长23.4%。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将近96%的电子纸模组在中国制造,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全球供应链的电子纸模组生态渐趋形成。电子纸技术的显示产值超过149亿美元,是仅次于LCD技术、OLED技术的第三大显示技术。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电子纸第一大体量的用户终端是电子纸价签,集中在智慧零售领域,而第二大显示终端是电子纸平板,涵盖电子阅读器、学习机、办公本三大类产品。
今年增幅将达30%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勇坚指出,电子纸技术具有低碳、功耗低的特性,契合国家“双碳”战略,与未来显示技术的低碳化趋势是一致的。需要指出的是,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其中6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
“在Kindle退出后,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国品牌迅速填补了Kindle的空白,中国电子纸行业在快速增长。”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同时,董敏还指出,针对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今年同时启动了三项标准,包括电子纸阅读器质量分级评价标准、电子纸阅读器护眼规范和AI学习机标准。
京东电教品类负责人李扬认为,“中国电子纸市场在Kindle退出后还能发展的核心原因是,Kindle担纲了一个‘前人栽树’的角色,开启了消费者心智,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当这棵大树存在的时候国内厂商较难突破,而当大树没有时,却给了国内厂商很大的舞台。”不同于以往,电子纸应用形态不再局限于阅读平板,而是演变成了教育学习本、阅读器、办公本等多元化的产品。
《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电子纸产业的策源地,预计2025年中国电子纸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达到30%,远高于全球市场的预估增幅9.3%。
王育红指出,亚马逊Kindle在2022年遭遇中国区市场下滑,开始调整亚太市场经营策略,将重点资源转向欧洲,自2023年开始退出电商经营业务。而2023年中国市场经历重新调整和分配期后,重拾增长到2024年回归到市场高点。电子纸智慧场景布局逐步向横向领域拓宽、纵向产品深化方向发展。除了电子阅读之外,电子纸还应用于零售、办公、教育、交通、政务、医疗等领域。
记者注意到,阅读、办公、教育等领域的电子纸终端或许更易于理解,而零售领域主要是电子纸价签,这也成为目前电子纸的第一大体量终端;交通领域的应用集中在公交站牌、行李卡、智能拉手等产品;而医疗领域的应用涉及药物标签、电子病历单、病房门牌及床头卡等。尽管这些产品及场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却常常被忽视。
排在电子纸价签之后的电子纸第二大显示终端是电子纸平板。《报告》显示,中国电子纸平板在2024年全渠道销量达到183.4万台,同比增幅为49.1%。汉王科技更是凭借连续两年市场销量增速第一,获评中国电子纸阅读器领导品牌。王育红解读《报告》时称,业内自2022年前后开始将学习机、办公本、阅读器三类产品统一称为电子纸平板。2024年,电子纸平板出现增长高峰,其驱动力主要来源学习机产品。
如何跻身主流终端?
全球电子纸巨头元太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刘森华也提及了中国教育市场发展的带动,他透露2024年该公司售出了100多万套学习机的电子纸模组。他介绍,现在的电子纸即墨水屏已经不再只局限于黑白色,有各种颜色,彩色化正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按照元太科技的长远计划,是“要取代20%书写的纸”。
除了彩色化,刘森华指出,电子纸技术的另外两个发展趋势还表现在大尺寸化、柔性化。关于大尺寸化,元太科技的电子纸已经做到了最大尺寸七十几英寸,能够适应室内0℃—50℃的气温变化。刘森华透露,明年进入量产的一款新品将适应户外环境从零下25℃到65℃的温度变化。而关于柔性化,他透露宝马汽车即将在2027年量产一款新装置艺术的产品,通过电子纸的应用,汽车外观会呈现出“变色”的视觉效果。
从市场份额来看,《报告》显示,国内电纸书平板市场的前四位由汉王科技、文石、讯飞、掌阅所占据。汉王科技副总裁王杰现场预测,在低碳、数字经济、智能化等大浪潮中,电纸书终端设备将从“小众阅读”进化到仅次于手机、PC的“第三大主流终端”。
王杰将电纸书进化为主流终端的发展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期2023年至2028年、高速发展期2028年至2035年、普及期2035年至2045年。在导入期,电子纸终端在大尺寸、刷新速度、彩色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同时AI大模型工具的接入与应用融合能够大幅提升阅读、学习、办公效率。而到高速发展期,基于电子纸的核心优势——护眼、低功耗、强光可视性等,结合电子纸技术在屏幕、处理器、多模态交互、产业生态的突破与进展,将大规模应用场景突破传统阅读器边界,向教育、办公、城市基建、健康管理等领域深度渗透。自2035年起,电纸书将迎来普及期,终端均价有望降低至千元以内,产业赛道也将全面成熟,生态全面融合,产业上下游遵循一套协同性更强的行业标准。
李扬从京东渠道层面也总结了电子纸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机会:一是学习机增长明显;二是彩色墨水屏渗透率提升,今年占比将达20%,但仍存在刷新慢、不清晰、内容亟待丰富等问题;三是受“国补”政府影响,头部品牌集中度明显;四是用户群体呈现年轻化;五是AI能力与电子纸的融合。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