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已显著提升,随中资股估值回到合理水平,若以MSCI中国指数计,估值达差不多12倍,大市下半年将以盈利增长驱动,个股表现更分化,但相信民企的盈利上升潜力更高。
他认为,在整个大环境下,民企的竞争优势仍然较高。“若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龙头企业仍然存在研发及资本开支的优势,中长线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应该可以进一步提高,从而对盈利有更好的表现。”
另一方面,由于本土市场竞争激烈,近年不少中资民企选择“出海”,却碰上中美贸易纠纷。刘劲津称,即使中国出口货品被加征关税,利润率仍具优势,故关税不仅没有改变“出海”趋势,反而是加速了,“身边不少欧洲朋友都有买中国货”,更重要是,中国除了出口商品,也会出口IP,例如Labubu,部分生物科技股亦向大型药厂销售新药,反映中国产业链升级。
他指,随民企的投资故事显著改变,从主题式投资角度看,可以从高盛精选的 “民企十杰”构建核心组合,但民企与国企非二选一,可均衡配置。
美元弱势下,全球投资者趋向寻求更多元化的投资配置,A、港股为受惠市场之一。刘劲津指,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及美债等问题,美元偏软是中长线大趋势,故分散投资的主题受到每个投资者的关注。“这个分散并不表示他们要沽空美股或将所有美股仓位清零,只是现时美国在整个配置仍比较高,所以从增持转为中性”。
他指,对于亚洲或全球配置投资者,除欧洲外,流动性最好的股票市场就是中国,加上中国本身拥有新的投资机会,包括AI、出海及新消费概念,他形容这些都是“水涨船高”的机会,故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显著提升。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