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近日,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发布了《2025年春耕生产物资公路货运数字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呈现了我国2025年春耕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联动格局,并展示了农业生产物资依托公路货运数字化转型,实现跨区域间的精准调配,以及生产资料的“点对点”精准配送。
《报告》通过运满满平台上近两年的春耕生产物资运输情况,直观展现出了国内不同省份的春耕生产物资的运输情况。《报告》指出,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货运模式,这些农资运输不仅优化了区域间生产资料的高效流转,更能为春耕注入数字化的“加速度”。
良种南繁北育:数字化物流如何打通春耕“生命线”
从北纬3度的曾母暗沙,到北纬53度的漠河,从2月下旬持续至5月中上旬,在我国每年都会形成跨一条越南北的春耕物资运输大动脉。
我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种业布局呈现“多点开花”态势,西北、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均有良种繁育和加工产业集群。
运满满大数据显示,甘肃张掖、武威、酒泉等地区,不仅在玉米种业拥有一定的优势,蔬菜、瓜类、花卉、中药材等种业多元化发展具备一定优势;河南是小麦、玉米种子的研发生产重地,培育出众多优良品种并辐射周边;四川等西南地区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其中成都育种产业规模较大,涵盖了多种作物的育种领域,在蔬菜、花卉等特色育种领域尤为突出;东北的黑龙江等粮仓省份,本地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也加紧繁育适应高纬度的玉米、水稻良种。
更为典型的是我国“南繁基地”的作用,每年冬春时节,海南、江西等南方育种基地加紧繁育优质种子,春耕前再将这些良种千里驰援北方主要产粮区。通过运满满等数字货运平台的高效对接,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良种得以及时运抵田间,确保不误农时、播种适宜。发达的物流网络打通了纵跨数千里的种业资源流通版图,实现了优质种子“多地繁育、全国共享”,为春耕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化肥产地集中,跨省支撑春耕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形成了产地相对集中、产业集群突出的分布格局。湖北、河南、山东、贵州、青海等省份化肥产业高度发达,是我国化肥供应的重要生产基地。
湖北是传统化肥生产大省,荆门、宜昌、荆州等地拥有大型生产基地。其中,荆门是全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之一,在湖北周边省份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辐射全国,支撑了华中及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春耕用肥需求。
河南是中原地区化肥生产的重要集群地,聚集了众多知名肥料企业。其中,宁陵县素有“中原肥都”之称,广泛输送到山东、安徽、河北等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支撑黄淮海区域春耕的顺利开展。
山东化肥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规模巨大,其中临沂市的复合肥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以上。山东化肥不仅面向黄淮海、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供货,还出口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形成强大的区域辐射效应。
贵州则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磷化工产业优势明显。贵州生产的磷肥输送到华南、西南及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有效支撑了春耕用肥的多样化需求。
青海的盐湖钾肥资源丰富,建有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每年春耕前夕,青海钾肥都会通过公路干线精准输送到西北、华北地区。
上述化肥主产区构成了我国春耕肥料供应体系的基石。依托以运满满为代表的数字货运平台实现化肥产地与粮食主产区进行高效对接,跨区域“点对点”快速直达的精准运输模式,有效地缩短了化肥物流的中间环节,显著降低了流通时间与成本,确保了春耕生产中各地农民能够便捷地获得“放心肥”和“及时肥”。
农机区域调配,各省互补互促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耕作效率、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我国农机制造和服务呈现区域分布与跨区协作并存的局面:东部的山东、江苏等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汇聚了大量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生产企业;中西部的河南、湖南、重庆等地则根据本地需求发展因地制宜的农机具,如河南的谷物联合收割机、重庆的小型丘陵农机等。
在北方粮仓黑龙江等地,高马力、大作业幅宽的机械需求旺盛,主要依赖山东、河南等跨省供应大型农机。通过运满满等平台发布运力需求,相关农机能高效运输到黑龙江、内蒙古农场。而在西南四川、贵州等山地丘陵地区,小型耕整机、微耕机等“短平快”农机具更受欢迎,由重庆、湖南等地企业生产,通过物流网络调运进入山区,解决田块分散、人工耕作困难的问题。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