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茶叶将叩开“华尔街大门”。
今年3月初,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公告,正式通过Chagee Holdings Limited(茶姬控股有限公司)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3月26日,霸王茶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定为“CHA”,即“茶”的拼音。
若成功上市,霸王茶姬将成为首个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茶饮品牌。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张俊杰的故事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草根逆袭”的光环背后,真相又是如何呢?
业绩高速增长能否持续?
据霸王茶姬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GMV)达295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营收124.05亿元,净利润为25.15亿元,净利润率高达20.3%,远超同行。
净利润率之外,霸王茶姬还有一些数据同样“远超同行”。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其全球门店数分别为1087家、3511家、6440家,扩张速度迅猛。这种速度在新茶饮行业近年来整体扩张降速的大环境下显得格外突出,这或许跟其采取的直营店、联营店和开放加盟相结合的模式有关。而在加盟及联营模式下,品牌方对于质量、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把控,随着门店数量的继续调整增长,也必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时,霸王茶姬的单店月均GMV达到了惊人的51.2万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奶茶作为参照,据公开信息,这些品牌的单店月均GMV数据如下:
茶百道单店日均GMV从2021年的7414元下降到2023年的6887元,2024年数据未明确披露,以此计算其2023年月均GMV约为20.6万元。
蜜雪冰城的2024年蜜雪冰城单店月均营收达13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单店日均GMV约6500元,月均GMV约为19.5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霸王茶姬的单店月均51.2万元是个什么概念?月均GMV高出同行至少2.5倍。但随着公司门店数的继续扩张,要维持这种远超同行的单店GMV也并非易事。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霸王茶姬的物流成本占全球总GMV比例不到1%;同时,库存周转天数为5.3天,是千店规模茶饮品牌中最低的。能够做到如此低的物流成本,据分析是因公司通过极简的SKU、高效的仓储配送网络、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以及自建茶园与加工厂等措施,实现了低物流成本与高供应链效率。
简单来说,霸王茶姬在上游自建茶园与直采体系,如在云南、安溪等地拥有2700亩自营茶园,并通过生态茶山直采、牧场鲜奶直供,降低了原料成本。在中游则自建加工厂与自动化设备,如在潮汕、江门市建有茶叶加工厂,实现了茶叶加工的标准化。同时,引入全自动奶茶机,单杯制作时间压缩至8秒,产品差异率仅2‰。下游则是在全国布局25个冷链仓,并通过“区域分仓+冷链配送”体系,缩短配送半径,实现48小时内原料全国触达。
但在全球化布局的时候,这一套供应链体系是否能完美复制到海外市场,才是决定霸王茶姬未来能否比肩星巴克的关键因素。
“逆全球化周期”的全球化难题
近年来,关于霸王茶姬的资本蓝图中,一个重要的亮点是其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在海外共有156家门店,覆盖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区域,这些区域相对来说,对中国茶文化有一定认同感,因此拓展相对容易。
2025年,霸王茶姬计划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新开1000家至1500家门店。其中包括计划在美国洛杉矶落地北美市场的第一家门店。
本次IPO募集的资金,霸王茶姬也将部分用于构建海外供应链网络及门店扩张。
但在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正在进入一个“逆全球化周期”,经济不平等、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社会文化矛盾以及全球治理困境等因素相互交织,导致全球化进程受阻,甚至出现局部倒退。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霸王茶姬想要讲好一个全球化的故事,面临的挑战也就格外巨大。不仅需要面对海外市场更为复杂的政策与文化背景,有时候一个不慎,国内的“敏感神经”也可能遭遇挑战。
比如,今年春节前,霸王茶姬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将“春节”翻译为“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或“Spring Festival”,引发争议。1月24日,霸王茶姬在公众号和微博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全球媒介团队由多国成员组成,未来将加强管理和沟通,确保表达内容的准确性。此番赴美上市,如何确保在全球传播中既能真正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出,又能尊重海外消费者的文化习惯,这些都是摆在公司面前的难题。
此外,北美消费者对中式奶茶的评价比较两极分化:亚裔群体喜欢茶香醇厚,本土消费者则抱怨缺乏冰爽感、甜度选项少。北美市场偏好高糖、高冰、强功能性的饮品,而霸王茶姬坚持的 “低糖原叶茶” 需要漫长的市场教育。此外,北美茶饮市场已被 Chatime、Kung Fu Tea 等品牌瓜分。在欧洲,霸王茶姬也面临着消费场景与咖啡截然不同的挑战。在北美市场,如何应对消费者对高糖、高冰饮品的偏好?在欧洲市场,如何解决消费场景认知断层的问题?在不同地区消费习惯的适应性方面,霸王茶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创始人神秘的励志故事
关于霸王茶姬,还有一个创始人“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现年刚30岁出头的张俊杰,此前被不少媒体塑造为寒门逆袭的传奇人物。传闻中,他出生在云南的小山村,10 岁父母离世,17 岁进入奶茶店打工,18岁开始识字。也有传闻称张俊杰实际上是一位“豪门女婿”,对此传闻公司进行了否认。对于其背景和履历,《产业资本》也曾联系该公司进行了解,但公司未予回应。
张俊杰的传奇故事在网上广泛传播,但值得推敲的是,这些故事,霸王茶姬官方从未正面证实过。关于其创始人的背景和履历,也很少有权威媒体的公开报道或访谈披露,更多见于第三方人士的视频、各类短视频博主等来源。
而在各种传闻中,张俊杰十几岁开始在茶饮行业打工创业、早年流浪生活以及曾在海底捞任职的时间线上也存在一些矛盾,这增加了外界对其真实性的质疑。
总体而言,张俊杰颇具神秘感的创业故事,虽然具有一定的励志性和吸引力,但凡事都有另一面,当这种神秘感消失之时,消费者因创始人形象塑造而构建起来的品牌信任又是否会随之消失?或许,这就是打造张俊杰个人IP的最大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霸王茶姬发展至今,经历了多轮融资,投资人包括复星集团、XVC、琮碧秋实等机构。2023年7月,获得美国对冲基金Coatue的投资。最近一轮的投后估值达到30亿元。市场普遍预计IPO发行估值或高达50亿美元,但这一估值与星巴克的千亿美元市值差距巨大。与同行蜜雪冰城相比也仅为其1/3(以4月8日蜜雪冰城港股市值约180亿美元计算)。
以 “东方星巴克”为目标的霸王茶姬,赴美IPO后,如何确保可持续增长能力以提升估值?如何下好全球化布局的一盘大棋?《产业资本》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产业资本)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