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中国与合作伙伴谈影像AI:本土创新与生态共赢是破局关键

智东西
04-10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4月10日报道,在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 2025上,GE医疗携80款全数字化、智能化产品亮相,其中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新品占比和国产产品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昨日,在GE医疗数字化新品发布活动后,GE医疗中国首席技术官孙旭光、数字研发总经理黄峰,以及合作伙伴深睿医疗CEO乔昕、锐达医疗CEO荣辉接受采访,就AI医疗影像的技术落地、本土化创新路径及生态合作展开了深度探讨。

孙旭光说,经大量调研,中国医生对AI的依赖和信任度愈发增长,在实际场景应用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他观察到中国医疗市场对AI需求浓烈、资源丰富,从需求到推出方案和产品的速度很快。

荣辉也提到中国医生和患者对AI接受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为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AI在影像设备应用领域潜力巨大,解决中国本土特色痛点

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GE医疗中国首席技术官孙旭光引用2023年发布的《创想健康新未来》调研分享说,中国医生对AI的信任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近66%参与调研的中国医生认为AI已经可以用于医疗领域。

GE医疗中国数字研发总经理黄峰以GE医疗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深度天眼”技术为例,该技术不仅将CT扫描效率提升了30%,还显著减少了技师培训时间,并在疫情期间成为高效诊断的重要工具,帮助医疗系统应对高需求的挑战。

去年GE医疗还推出了IQ Engine,帮助磁共振的扫描速度大幅提高2-3倍,针对性解决了中国本土特色的痛点问题。

深睿医疗联合创始人兼CEO乔昕谈到肺结节AI所反映的技术迭代趋势:从早期单纯结节检出,到如今良恶性预测、生长趋势分析,功能深度持续拓展;大模型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整合了碎片化流程。

锐达医疗CEO荣辉从设备端视角补充道,AI技术已应用于CT图像筛选等环节,医生工作量从“千张图像”缩减至“十张关键帧”,部分医院甚至因AI模块故障而暂停诊疗,足见其临床依赖性。

二、构建AI医疗开放平台,迈向共赢创新之路

在医疗AI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共识正在形成:构建开放的行业生态,将成为推动技术落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孙旭光说,GE医疗着力与众多生态伙伴合作,打造数字化生态圈和开放平台,实现产品融合,减少硬件设备冗余,并积极与医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此次其发布的影像数字化生态平台“源启”,就为行业共研创新提供了新的支撑。

对于合作伙伴而言,加入生态系统意味着更多机遇。荣辉认为,通过开放平台,本土企业能接触国际化标准,借助平台资源实现产品快速集成、落地与迭代。锐达医疗借助GE医疗平台,整合优秀AI产品,可快速获得客户反馈。

“原来整个产品周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样纵向的整合,加上和客户的及时落地、及时反馈,这是我们得到非常大的好处。”荣辉说。

乔昕从技术融合角度分享了实践经验:深睿医疗依托开放平台,将自身技术与设备更好融合,探索AI Agent等前沿概念,推动医学影像智能化创新。

三、聚焦基层医疗,用AI优化流程

基层医疗作为AI落地的另一关键战场,也成为了当天讨论的焦点。

乔昕说,基层对AI的需求迫切,AI正从大医院向基层下沉,有助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黄峰提到在县乡村医疗场景中,GE医疗上海创中心与合作伙伴开展了诸多实践。GE医疗与深睿医疗联合打造的云端数字化生态平台“E影”,采用分布式存储与边缘计算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远端专家对基层医院的诊断支持。

该平台还可为基层医生提供海量云端学习资料,多维度提升其诊断能力,助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结语:中国医疗AI正走出特色路径

从设备智能化到基层普惠,从技术本土化到生态全球化,GE医疗与合作伙伴的实践印证:在人口规模效应与临床需求倒逼下,中国医疗AI正走出一条“以应用反哺研发、以生态定义标准”的特色路径。

这场始于效率革命的变革,或将催生全球医疗创新的“中国范式”。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