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对通胀影响几何?CPI报告揭示的四大关键趋势

华尔街洞察
07-16

最新通胀数据揭示出耐人寻味的现象:虽然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但服务成本涨幅却显著放缓。六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报告显示,特朗普时期关税政策虽已显露端倪,但尚未对美国消费者造成剧烈冲击。以下四大发现值得关注:

1. 通胀升温的深层动因 年化通胀率从四月2.4%的四年低点攀升至2.7%,表面看似关税所致,实则主要受"基数效应"驱动——去年超低通胀数据已退出12个月均值统计。不过七月起关税影响或将凸显,六月CPI数据已埋下伏笔:服装、运动鞋、家具等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月出现显著跳涨。桑坦德资本市场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斯坦利预测:"今夏关税引发的通胀加速或自七月开始显现"。

2. 住房成本成关键缓冲 尽管贸易摩擦持续,居住成本意外扮演了通胀稳定器角色。作为CPI占比34%的最大权重项,住房价格年涨幅从三年前8.2%的峰值回落至3.8%。科美利加银行经济学家比尔·亚当斯指出:"若房价租金持续走弱,核心通胀将进一步放缓"。

3. 服务价格抵消商品通胀 关税主要冲击商品领域,但服务支出占CPI权重高达61%。服务价格年增速已从2023年的高位折半至3.6%,成功对冲了关税引发的商品涨价。值得注意的是,剔除食品能源的核心商品价格在截至六月的12个月内上涨0.7%,扭转了2024年的跌势,但仅占CPI19%的商品价格需巨幅波动才能显著影响整体通胀。

4. 企业与消费者的定价博弈 企业通过提前囤积进口商品暂时抑制了价格传导。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丹尼尔·霍农警告:"随着库存耗尽,未来数月关税或引发更剧烈的涨价"。但消费者承受力存疑——经历1980年代以来最严峻通胀后,民众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科美利加经济学家亚当斯观察到:"脆弱的需求正限制企业定价权,迫使其暂时消化关税成本"。

当前数据表明,关税尚未成为通胀主导因素,但企业库存见底与消费者价格耐受度的角力,将成为影响下半年通胀轨迹的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