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内地自动驾驶企业双双赴港上市,有望支撑Robotaxi量产部署

老虎资讯综合
10/31

(文汇网记者 李昌鸿)内地知名的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相继推进在中国香港市场进行IPO,港交所即将迎来中国自动驾驶"双子星"的同台竞技。这两家公司同处广州、均于去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港股上市后都将构建"双重主要上市"架构,且在技术愿景上存在高度同质性。但在商业模式细节、与车企/平台合作方式、以及资金与运营节奏上已出现分野。

对于两家自动驾驶企业同时赴港上市,记者采访了香港星河证券投资总监赵红梅,她表示,以小马智行为例,此次香港上市,将显著增强其现金储备,支撑大规模车队扩张与技术研发。此外,港股市场更贴近中国本土投资者认知,有助于提升对"中国技术出海"与"本土商业化落地"叙事的接受度。

业务路径:规模化与多元化的两种逻辑

两家公司同样以L4级自动驾驶系统开发与商业化为核心,但在商业化路径上已呈现出清晰的分化。

小马智行在招股书及公开披露中将"规模化车队运营 + 生态伙伴深度合作"视为压缩成本、实现量产部署的核心策略。公司近年来持续强化拓展与整车厂以及出行公司的战略合作,包括共同研发Robotaxi车型、推进车规化量产及加强运营网络建设和获客等。其最新一代(Gen-7)自动驾驶系统已实现规模化量产能力,公司管理层也多次提到预计年底即可实现千台车规模,并以此推动单车盈利的实现。

文远知行则强调其通用自动驾驶平台"WeRide One",主打无人驾驶小巴、货运车、环卫车、的士等跨车型、跨场景的技术复制能力。其战略重心在于平台技术输出,通过与运营商及出行伙伴的合作进入海外市场,试图以"软件 + 服务"模式实现技术的广泛部署。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快速复制,但盈利节奏受合作伙伴与当地政策环境影响较大。

两种路径背后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商业乃至资本市场估值逻辑:小马智行的路线更强调"从实际运营出发"的策略——通过与整车厂联合设计量产车型、积累运营经验,再以规模化运营推动成本下降和商业闭环形成。这种"从车到场景"的推进方式,使其更容易形成可验证的盈利模型。

相比之下,文远知行侧重于从平台层面出发,通过向合作伙伴输出技术实现多场景复制。这一模式在扩张速度上更灵活,但商业落地与收益转化节奏受外部合作进展及局势变化影响较大。

技术路线:车规量产与平台开放的取舍

在技术愿景上,两家公司都聚焦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与可扩展性。然而从实现路径来看,小马智行选择了更贴近整车制造业链的路线。通过车规化传感器、统一计算平台和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小马智行希望在量产环节上获得成本优势,这也使其与车企的合作更具深度。

文远知行的技术路线则体现出更强的平台开放性。其"WeRide One"系统旨在兼容不同车型、不同传感器组合,并支持合作伙伴按需部署。这一策略在海外市场更具灵活性,但在产品一致性与车规验证周期上,可能面临更多技术与监管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小马智行通过与主机厂的联动可较快实现车规级落地,而文远知行的平台策略则有助于技术的跨区域复制。两者的差异,反映了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在量产化与平台化之间的两种思考方向。

资本市场视角:盈利路径与现金流考验

在资本市场层面,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依旧是"何时实现单车盈利"与"现金流可持续性"。美股上市以来,两家公司在市值表现与机构持仓结构上已有一定分化。根据彭博数据,截至10月22日,小马智行获得13个买入评级,综合12个月目标价为26.49美元;文远知行则获得9个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6.92美元。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反映出市场对两家公司商业化节奏的不同预期。

自去年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小马智行股价累计上涨68%,文远知行下跌24%。截至10月28日美股收盘,小马智行市值达到84亿美元,文远知行则为37亿美元,只有前者的不到一半。机构持仓结构亦呈现分化:小马智行的重要股东中不乏长期成长型基金和主权资本,显示机构对其中长期商业化路径具有较高信心;文远知行则吸引了不少战略性投资人与财务型股东,持仓变动频繁,反映出市场对其短期回报的不确定性预期更高。对比文远知行二季报及招股书可见,其大股东宇通已出现持续减持迹象。

从披露信息来看,小马智行已明确提出单车盈利时间表,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就营运数据给出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如订单数、注册用户数等,使投资者能更直接地评估其运营效率与现金流转化能力。文远知行则在招股说明书中选择侧重披露车辆销售收入这一数据维度。这意味着小马智行的估值逻辑更接近"运营型科技公司",而文远知行更倾向于"销售型企业"。

赵红梅表示,港股上市可以带来直接的资本补充与估值体系升级的机遇。招股书显示,小马智行拟发售4195万股新股,每股最高发售价为180港元,预计募资净额为71.9亿港元;而文远知行拟发售8825万股新股,每股最高发售价为35港元,预计募资净额为29.3亿港元。此举也将增强两家企业的现金储备,支撑大规模车队扩张与技术研发。

更重要的是,企业在港股上市后,将更贴近中国本土投资者认知,有助于提升对"中国技术出海"与"本土商业化落地"叙事的接受度。相较于美股对长期亏损的容忍度,港股投资者更关注运营数据与盈利路径,倒逼企业加速从"烧钱研发"向"自我造血"转型。

赵红梅称,小马智行在港股上市将强化其"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品牌认知,有望借助港股平台引入更多产业资本,推动Robotaxi前装量产进入快车道。文远知行在港股上市将提升其在亚太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两家公司均处于商业化关键爬坡期,港股上市融资将为其注入新动能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无论最终谁在资本市场上胜出,这场"双子星"对决都将成为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重要里程碑。从技术突破走向商业验证,从概念成长股迈向现金流企业,两家公司都站在了产业成熟化的关键节点。

可以预见,随着港股上市进程推进,投资者将不再仅仅关注技术领先与路测里程,而更看重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单车盈利的实现节奏以及资金运转的健康度。在这一轮竞争中,谁能率先在规模化运营中证明商业闭环,谁就更可能赢得资本市场的长期信任。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