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风向标”CoreWeave低开破发,与英伟达和微软深度绑定

老虎资讯综合
03-29

周五,由英伟达孵化,与微软深度业务绑定的AI云服务公司CoreWeave上市首日低开破发,开盘报39美元,此前CoreWeave将IPO发行价下调至40美元,远低于此前47至55美元的区间。同时,发行股数从原定的4900万股缩减至3750万股。整体募资额从原计划的27亿美元缩水至15亿美元,估值也从最高320亿美元降至约230亿美元,几乎砍掉三分之一。

烧钱、亏损、重债

CoreWeave专注于提供高性能的GPU加速基础设施,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算力密集型任务。其在美国和欧洲迅速扩张数据中心网络,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AI云服务。

换句话说,CoreWeave正处于这场被称为“资本开支大潮”的核心位置。然而,这场IPO却没有如预期般点燃市场情绪,反而暴露出AI概念股在高估值下的融资困境。

CoreWeave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资本支撑。2024年,该公司烧掉了近60亿美元现金,前一年也高达11亿美元。与此同时,负债规模持续攀升,截至去年账面债务约80亿美元,另有26亿美元的运营租赁负债,因为其32个数据中心及部分设备均为租赁形式。

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IPO所募资金中将有10亿美元用于偿还债务,且未来仍将继续举债。

更令市场担忧的是,CoreWeave至今仍未盈利。近年来,IPO市场对无盈利历史的企业态度趋于谨慎。高负债、高资本开支、盈利路径模糊,让不少机构对其估值打了折扣。

AI泡沫的“金丝雀”?

有分析指出,CoreWeave或许就是AI泡沫中的“金丝雀”。曾将CoreWeave与WeWork类比的评论者指出,它的增长来自大规模烧钱扩张,回报周期远未验证,依赖的还是不断融资维持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CoreWeave的最大客户正是微软,而该公司近年来频频被市场传言卷入一个由微软、英伟达与OpenAI构成的“收入回转结构”(revenue roundtripping)之中。这类客户与资本结构高度交叉的安排,引发了市场对公司真实收入结构和可持续性的更多质疑。

就在Cowen发布报告的前几天,市场传出CoreWeave急于完成IPO,或与微软终止一笔高达120亿美元的算力期权合同有关。Semafor报道称,该份期权最初由微软与CoreWeave签署,后被放弃,而随后该计算资源又被OpenAI迅速接手。而OpenAI本身的大部分资金,正是来自微软。

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像DeepSeek这样的AI竞品,加剧了外界对全球算力投资泡沫和价格战的担忧。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